文档介绍:BIM技术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工程施工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医技大楼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院内,拟建工程南临60米宽解放大道,西临中山公园,院门诊医技大楼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司在不同施工阶段,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3D max、Midas GTS、Sketchup、AutoCAD等软件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模拟和仿真。
(1)施工策划阶段空间几何模拟
本工程周边场地狭小,环境复杂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场地布置、土方暗挖、群塔作业等问题需考虑因素较多。工程前期策划过程中,采用3D max真实尺寸建模,模拟逆作法全工况下施工流程。保证施工策划合理有效,减少由于空间几何问题引起的施工延误和安全隐患。同时该技术直观通俗可用于施工部署阐述和总体施工交底。
图2. 逆作暗挖长臂挖机出土口转运模拟 图3. 塔吊安装定位模拟
(2)逆作阶段基坑施工仿真
本工程南侧为同期施工的地铁2号线出站口,与60m宽的解放大道相隔;西临中山公园,东边与34层外科大楼相邻,北边与 15层内科楼和12层保健楼连接;同时地处闹市区域,基坑周边有多条重要市政管线。逆作施工阶段对基坑周边变形控制要求极高。在逆作施工策划深化阶段,采用Midas GTS 对各种逆作工况进行模拟以确定最优施工部署。例如:通过模拟群井作业工况,以确定不同工况下降水井开启时间和降水强度;通过模拟不同开挖深度下地连墙内力和变形情况,以优化土方开挖工况;通过模拟整个逆作施工阶段周边土体变形情况,以控制周边变形。纵观整个逆作施工,模拟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基本一致,获得良好的效果。
图4. 首皮土方开挖降水等值线 图5. 第三皮土方开挖降水等值线
图6. 开挖至- 图7. 地墙长边墙顶水平位移云图
(3)逆作节点部位优化应用
主体结构兼做围护结构是逆作法设计的基本原理,其直接导致逆作梁与原结构梁存在包裹关系。同时由于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由两家设计院设计,同一部位图纸上表达的配筋形式及其复杂。尤其在节点部位由于结构包裹关系造成“多构件叠合节点”,构件内钢筋规格多,绑扎困难,大部分节点包括逆作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侧向腰筋内外箍筋和拉钩,同时包括框架梁的上部钢筋、下部钢筋、负弯筋、侧向腰筋内外箍筋和拉钩,柱墙交接处还包括柱墙竖向和水平钢筋暗柱钢筋等,同一节点多达二十多种不同型式的钢筋,比常规节点多出2~3倍。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针对节点部位钢筋工程特点,采用AutoCAD 三维制图,绘制出各个节点配筋并进行模拟拼装,同时以此为平台同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最终确定节点部位配筋,达到深化和优化节点钢筋的作用。
图8. 环梁节点钢筋模拟绑扎
(4)安装工程防碰撞应用
本工程地下室安装工程系统多,管线布置复杂,施工难度大,也是体现工程质量好坏、体现施工水平的关键部位。针对实际情况,通过使用BIM技术,对管线布置进行模拟铺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传统工作方式下,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把握完全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经验,经常出现返工的情况,给项目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