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言文翻译技巧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⑥固定结构
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4、删(删减法)
*
*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也”:表句中停顿,无实义
例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
*
*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5、补(增补法)
*
*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例9: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
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
*
例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
*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1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而不至)
*
*
6、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
*
例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例14: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求可使报秦之人
.
.
“猜”不能随便使用,万不得已才用“猜”。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 “补” 和“连”对翻译是很重要的;“猜”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
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连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
*
*
留
删
调
补
换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 , 应删去;偏义复词中陪衬的字也要删去。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句子省略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 )
小结:
*
*
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色彩变化
*
*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宝玉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词义变化
*
*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名作状
*
*
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译文:君子为知己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
*
*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比喻
*
*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