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mama1 2022/6/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曾1
  近日,拜读了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感慨良多。纵观曾公之一生,从科举“七不中”到翰林帝师,一介书生,草创湘军,平内乱,几经生死,倡洋务,开眼看世界。立德、立功、立言、为师、为将、为相,挽狂澜于
  2曾国藩踏上仕途后,带兵打仗也是靠着这股笨劲儿。他讲究“结硬赛、打呆仗”。作战时,每到一个地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营扎寨,而且要求质量特别高。墙必需是高八尺,厚一尺,壕沟必需修到一丈。湘军作战时,基本不主动出击,总是诱敌出击以逸待劳然后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猛,但是面对湘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也是毫无对策。
  正是这种“打呆仗”的理念,到了后期曾国藩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这种方式表面上简洁笨拙,事实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无敌。这是曾国藩一生胜利的秘决,也是他常向别人谈及的道理。
  ,看到了自己与京城官员之间的差距,起先出现了自卑与焦虑的心态。这番景象多像刚迈出校门的我们,在新岗位的报道,却发觉有如此多的高手,每个人都有优秀的才能,谛视自己,好像以前的目空一切在此不足一提。
  4.,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挚友,提高自我管理实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曾国藩在此期间做出了一个让他收益终生的确定,起先写日记。每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反省与成长。而事实证明,这个坚持了一生的好习惯,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写日记
  曾分为八栏,分别为“读书”“静坐”“属文”“作字”“办公”“课子”“对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写
  除了坚持写日记外,他还给自己制定了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试问即使到现今社会,能有几人可以做到给自己定下必需执行并能坚持的军规。别说军规了,睡前可以坚持不玩手机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凡能做到的人,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还有一点,也是在京城做官时做的正确的事情。谨慎选择交友,把择友当作人生的第一大事。曾国藩的这一生挚友多数,这些挚友关键时候给到了他特别重要的帮助。无论什么时候,结交一些能帮助到自己的挚友,是特别有用的资源。
  每日的日课:
  一、早起,不赖床。
  二、每天静坐一个小时。
  三、每天坚持读20页书,看完这本,再摸下一本。
  四、谨言,时刻警惕不乱说话,每说一句话都要慎重。
  五、养生,限制房事、节制饮食。
  六、勤记笔记,特地记与挚友闲聊谈到的各种有启发、好玩的事情。
  七、每月完成固定任务,即完成既定的几篇文章和诗。
  八、练字,每天饭后练习书法半小时。
  九、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挚友瞎闲聊。
  纵观一生:
  1曾国藩的一生培育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无一不成为了晚清重要的历史推动者,比如李鸿章。这也是我最佩服的地方。一个人优秀并不能对历史变更什么。而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变更这个社会格局,使其主动向好,才是最宏大的地方。
  2他擅长把握机会和创建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
  3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最终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洗心革面,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位极人臣。
  4他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领先抛弃落后观念,提倡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5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终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终一个偶像。
  总结:
  1、立志
  2、日记
  3、挺
  4、反思
  5、善:善心
  6,擅长用人
  7、忠信
  8、不忮不求
  曾国藩的一生,立功、立德、立言全做到了
  1立功,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持续了六十年,其功不行谓不大。
  2立德,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谋而合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
  3立言,他作为中国最终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日的一般人受益匪浅。
  启示
  1写日记,自我教化。
  2、多读书,多读一些经典的书,历史书。在有限的生命中肯定程度上能看到更多的行为、性格、命运、经验相关的东西,更简单看清一些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次的东西。
  最终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立业不读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