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页 /总页数 8 页
《黄金时代》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 导语】如王小波所言,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年轻人不会理解这一点。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无忧考网读后感频道!
【篇一】《黄金时代》读后感范文
波尤其前些年在报上看到他死在电脑前的报道,又知道他原是一位大学教师,后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就对他充满了尊敬之情。我还在一篇小小说《离婚》里提到他的死因。看到他的书,不买是不合我的行事风格的。但不知内容如何,就先买下《黄金时代》来看看,好就再买另外几本。
现在把书读完了,有所感,记之。
总的感觉王小波算不上经典作家,其实当代的中国还找不出几上称得上经典的作家,我们也不该对他刻求。原以为这是部长篇,买回来才知道是五部中篇的合订。但每部中篇的核心人物都起名“王二”,而且每篇里的事件也多有相关联的地方。这就给人一种似是长篇的错觉。
如果从肯定的角度出发,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正如王小波在书的“记后”中所说,他是写出那个时代的生活。不过在他的笔下,那个所谓的时代生活,已是变了味的生活,突出了作家的感觉和印象,是漫画化了的生活。书中的人物,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中,穷到了只剩下“性”这个东西,而且也算不上可供欣赏的“性”。另外一点就是他在叙事中,是以最粗俗、最赤*、最不雅的语词来讲述。以上两点,在他执笔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确属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一位作家。我想这是受到一些文学评论者首肯的吧?由此也可看出为什么在他生前他的作品大多不能在中国出版,而只等到他于一九九七年死后才得以陆续面世。
中国写性生活的较多的《金瓶梅》和后来的《废都》,读后还多少给读者留下点性“趣”,而王小波写出的“性”,无趣可言,只叫人感到“厌”。也读过不少外国的经典,写性爱最多的劳伦斯,也从不直写两个男女的性交,而只把关注点放在两情相悦上,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性爱之美,从而得到了审美的快感。《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我觉得堪称写男女性爱的经典。“审丑”的过程也是阅读的享受,可是王小波的笔下的性描写,也不能给人以这种感受。他大概是把这种叙事当成人性的主题来发挥吧?
第3页 /总页数 8 页
从王小波的性叙事,这让我联想到他夫人李银河女士。李银河是中国社会学家,关于男女的性问题,常见她的高论。我想这两位夫妻,真是有共同的语言哩!她在给王小波的专集所写的《写在前面》中说,“从内心深处,我隐秘地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看来这怕是一厢情愿的事吧?
【篇三】《黄金时代》读后感范文
在读完了王小波的三篇小说后,我也不得不佩服起这位在中国读者心目中地位颇高的作家,终于理解了他被评为大师的原因。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我读出了王小波对于这头猪‘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的理解中的那种潇洒。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我又读出了他对沉默艺术的理解,以及涉及了一些只有思想家才会琢磨的一些社会问题。而在《黄金时代》中,我又读出了青春,疯狂和自由,甚至一个时代。相比前两天才看伤感电影《比悲伤更加悲伤的故事》时的坦然,这部小说丝毫说不上悲伤却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对我也有了更深的感触。这可能是因为王小波对生活和人的一些理解真诚到感动我了吧。
正如主角王二曾经说过的:‘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