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杜牧《山行》优秀教学设计
杜牧《山行》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季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尝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殊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调艳丽,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意境美丽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二)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调,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哀痛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专心读读好。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竞赛。
1、播放一组组枫树林图片: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的美呢?比一比,赛一赛,谁最有杜牧的气质。
观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化。
四、延长读——升华美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先了解作者,又理解诗的意思,然后绽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泊舟》,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肯定驾驭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 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老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学问,扩大课堂学问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化,旨在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五、选择作业——表现美
让我们走进作业超市,学了这首诗,你想选择什么作业呢?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诗作或搜集与秋天有关的美丽句段和诗词,与同学沟通。
本环节把寻美、赏美有课内延长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建,美的实力。而选择性作业,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杜牧《山行》优秀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爽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酷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孩子登寒山,仰视白云,观赏火红的枫林,真实感受自然之美,激发酷爱生活之情,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目标预设』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漂亮景色,体会诗人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设计理念』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美丽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观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设计思路』
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在以识字为重点的基础上,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练习说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观看枫叶,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片枫叶,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说一句说话(可以是介绍枫叶的,也可以是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