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国际家庭日新闻报道策划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际家庭日新闻报道策划案例.doc

上传人:bhlt_2007 2022/6/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际家庭日新闻报道策划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际家庭日新闻报道策划案例
一.家庭策划必要性分析
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知之者甚少,关注者更少。家庭需要用心呵护、用心经营。此次新闻策划除了向大家介绍国际家庭日外,也可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家庭、亲近家庭,教育不得体有关,对孩子的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我们要同过这一专题引导家长怎样去爱孩子,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孩子不出现大的问题,一个家庭才能幸福美满。
报道方式:①选择一个曾有网瘾少年的家庭,关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情况,对现在以及孩子曾经沉迷网络时的家庭状态,进行报道。着重于父母爱的教育的宣扬,以及孩子心理的转变。
②选择一个跟随父母在外打工的儿童,着重报道他的成长环境,父母陪伴的时间,受教育情况。和父母一起背井离乡的孩子能否融入新环境,是否有归属感。
,空巢老人:谁了解我无奈的寂寞
空巢老人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叫做“独居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空巢老人。空寂的巢穴”,也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专家预测,“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乃至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亟待社会关注,而农村老人的关爱更是有待加强。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很多“打工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空巢老人的生理、心理等问题随之出现。许多老人的精神上是很无助的,但又不想阻碍儿女闯荡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的孤独与彷徨是无奈的,只有让自己默默承受。
报道方式:①选择一个没有儿女的空巢家庭,从产生空巢的原因以及老人现在的生活来源入手,考察其生存状况(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国家帮扶政策。
②选择一个在同一个城市但分开居住的空巢家庭,调查儿女探望父母的频率和时间长度,及分开居住是老人的意愿还是子女的意思,报道老人是否愿意和子女一起居住等问题。
:隔代抚养,大手拉小手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许多人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然而对于共同进城打工的夫妻来说,许多人的经济基础是无法满足携带家眷的开销的。因而,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在老家由(外)祖父祖母带大,即隔代抚养。在外打工的父母会给家里贴补,但许多一老一小的生活也只是相依为命,这给孩子的成长过程会带来可能的心理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老人的负担。
报道方式:选择一个农村的隔代抚养家庭,考察祖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和代沟问题,描述祖孙生活状况,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构想等问题。
---心底的家园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忙忙碌碌于城市的角角落落,服务于城市每个家庭。但这个群体却很少享受到家庭的温馨。这个群体值得关注!
报道角度:A.“我爱我家”:采访50个农民工,让他们说出他们最想对家人说的一句话,然后选择30个左右比较有特点的话,配以图片。图片可以是他们的生活照,也可以是他们的工作照。
B.“你在他乡还好吗?:”本部分做2至3篇人物专访,采访2至3个比较典型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