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剩余价值的生产》.ppt

格式:ppt   大小:619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剩余价值的生产》.ppt

上传人:相惜 2022/6/2 文件大小:6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剩余价值的生产》.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本章是在上一章所阐明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剖析,说明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阐明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及与此密切联系的资本主义工资理论。
精选课件
纱的价值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棉花的价值
机器设备的价值
+
15
=
预付资本量
劳动力价值
生产资料
+
=
3
10
2
3
12
15
精选课件
例2:
事实上,资本家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就获得了一天的劳动力的使用权,不会让工人只劳动6小时。假定资本家让工人劳动12小时。
棉纱的价值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棉花的价值
机器设备的价值
+
30
=
预付资本量
劳动力价值
生产资料
+
=
6
20
4
3
24
27
=
3
剩余价值
由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精选课件
2、价值增殖过程
⑴、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联系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⑵、工人的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精选课件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除表现为货币以外,还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形式。这些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这些生产资料作为价值增殖的手段时,才转化为资本。
从本质上讲,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但这种关系被物的外壳所掩盖。
精选课件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货币
商品
生产资料
劳动力
1、划分的标准:
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精选课件
⑴、不变资本:
用于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部分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使用价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⑵、可变资本: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的资本;其价值由雇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而且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
用c来表示
用v来表示
精选课件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
剥削的实质;
第二,这种区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对于分析一系列重大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精选课件
三、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一)、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m′
=
m
v
1、
(m/v)这种形式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剥削程度,表明在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占有多少,工人得到多少。
m′
=
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
2、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这种形式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剥削程度,表明在一个工作日里,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有多少时间是替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
精选课件
(二)、剩余价值量:
1、概念:
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雇佣的全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绝对数量。
2、公式:
M代表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总量
M=(m/v)×V= m′×V
精选课件
总结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货币
商品
生产资料
劳动力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量
精选课件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概念: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或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实现途径
精选课件
例3:
工作日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
m′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12小时
6小时
6小时
100%
15小时
6小时
(不变)
9小时
150%
精选课件
(二)、工作日
工作日
最低界限


最高界限
必要劳
动时间
生理
界限
社会道
德界限
1866年5月1日,美国全国工人代表大会要求把8小时工作日制定为美国各州的正常工作日。
精选课件
二、相对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