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梨树病害种类
梨黑星病 梨干腐病 梨锈病 梨黑斑病
梨轮纹病 梨树腐烂病 梨炭疽病 梨黑皮病
生越重。
②梨芽萌发、幼叶初展前后,天气温暖多雨、风向风力有利于担孢子的产生和传播时发病重。
③梨树的感病期很短,自展叶开始20d内最易感病,超过25d,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
中国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较抗病。
梨锈病
梨锈病防治方法: (1)清除转主寄主:彻底砍除距离梨园5公里以内的桧柏类树木,是防治梨锈病菌的有效方法。在建立新梨园时,也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存在,如有零星桧柏,应彻底砍除。 (2)对转主寄主喷药:如梨园附近桧柏不宜砍除时,可对桧柏喷药杀灭孢子。喷药时间在梨树发芽前,冬孢已角已经成熟,但末胶化时为宜,基本可以控制梨树发病,使用药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100液。 (3)对梨树喷药:对桧柏喷药,还不能彻底防治此病时,必须对梨树进行喷药,预防担孢子的侵染。梨树喷药时间,应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天内为宜,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限进行,每隔10天喷药一次,连喷三次。药剂种类,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4)彻底清园,减少越冬病原菌和害虫。梨树上的僵果、病技和落叶,常窝藏有多种病原菌和害虫。因此,秋天落叶后,结合冬季修剪剪掉树上的僵果和病枝,并及时打扫落叶、落果和树枝,集中烧毁。 (5)加强梨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一是在秋冬季深翻土壤,清除杂草,以便改善梨园卫生条件,同时消灭越冬虫、卵;二是结合秋、冬季梨园深耕,每年施一次基肥(以磷、钾肥为主或施有机肥),及时搞好排水和灌溉;三是用生石灰涂干(按石灰、水1:3的比例稀释),防止害虫产卵,有虫治虫,无虫防病。
梨黑斑病
梨黑斑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在梨区普遍发生,以苹果、梨发病最为严重 。
1、叶片染病,开始时产生针头大小圆形黑色的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引起早期落叶。
2、幼果受害,初期在果面上形成一个至数个针头大黑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略凹陷,表面生黑霉,后期龟裂、脱落。一般年份4月上旬至5月初叶片开始小现病斑,6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果实于5月上旬出现病斑,6月中、 下旬开始龟裂,7-8月份大量脱落。 温度和降雨量是梨黑斑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3. 叶柄及新梢新梢:病斑早期黑色,椭圆形,稍凹陷,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更明显,淡褐色,病健部分界处常产生裂缝,有时呈疮痂状,遇风易折断。
1.症状
梨黑斑病
2.病原
菊池链格孢(
),
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
梨黑斑病
3.发病规律
(1)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病梢及病果上越冬。
(2)翌年春季病组织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
(3)从气孔、皮孔或直接侵人寄主组织引起初侵染,从展叶到果实采收田间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4)枝条上越冬病斑于24℃最易形成分生孢子。
高温高湿 地势低洼 肥料不足 树势衰弱管理粗放等。
梨黑斑病
梨黑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能力,及时中耕除草,排除果园积水,降低温度,增强通风透光能力。在历年黑斑病发生严重的梨园,冬季修剪宜重。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 2、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前彻底清扫果园,清除园内的落叶落果,集中销毁,并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 3、生长季节树上喷药防治。4月下旬开始喷第1次药,以后可视病情,结合防治黑星病、轮纹病每隔10~15天喷1次药,连喷7-8次,至7月中旬结束。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 000-1 500倍液,10%宅丽安可湿性粉剂1 000~1 5m倍液,80%大牛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2:240倍液波尔多液。
梨轮纹病
梨轮纹病亦称瘤皮病、粗皮病。发生普遍,发病严重。主要危害树干和果实,导致树势衰弱果实腐烂,田间病果率可达80%以上。防治轮纹病的关键是提高树体的抗性,消灭越冬病原。在病原传播和侵入过程中掌握最佳时期喷药保护尤为重要。梨轮纹病分布遍及全国各梨产区,尤对日本砂梨品种群为害严重。
梨轮纹病防治方法: ①秋冬季清园,清除落叶、落果。 ②刮除枝干老皮、病斑,用50倍402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