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mama1 2022/6/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安排》这是优秀的教学安排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工作中带来帮助!
1、数学教学工作安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当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实力、阅读理解实力、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学问的实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的深厚爱好,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学问面。本学期将接着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进行探究与发觉,以自身的体验获得学问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学问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建条件,为学生供应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的机会,获得学问技能。
  4。发展性——面对全体学生,满意不同学生发展须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目标:学****平行线的有关学问,驾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洁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实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视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觉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看法情感目标:相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仔细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学问;主动参与一切课题探讨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刚好指导学生,培育思维,方法技巧,提升实力。刚好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刚好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仔细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刚好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主动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实力。
  五、留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学问"转变为"既传授学问,又培育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实力"?
  2。要由"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问"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敏捷,不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索余地,自己作出推断,老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示意?
  6。应设法让学生参加到"视察、探究、归纳、揣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沟通"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驾驭有关基础学问和技能上?
  8。要深化钻研,创建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支配(教学进度)
  第一周 5。1相交线
  其次周 5。2平行线
  第三周 5。3平行线性质 5。4平移
  第四周 数学活动,小结与单元检测活动
  第五周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六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
  第七周 7。4镶嵌 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八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五
  第九周 8。3再探实际问题和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小结与检测
  第十一周 9。1不等式 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课题学****br/>  第十三周 小结与检测
  第十四周 10。1统计调查
  第十五周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br/>  第十六周 进行复****br/>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安排数学教学安排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学期一(1)班有学生40人,新转学来一名女生。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28人,高分人数3人,优秀人数15人,虽然学生成果在年级排名第一,能过镇中线,但是学生未能发挥出真实水平。优秀临界生以及及格临界生的提升潜力较大。
  一(7)班有学生38人, 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18人,高分人数2人,优秀人数5人,全班优秀学生不多不够拔尖,成果中层的学生占据大部分。学生好动,对数学学****的主动性普遍不够高,学生好动,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提升空间较大。 两班的整体成果均不够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