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新年音乐会.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年音乐会.doc

上传人:探春文档 2022/6/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年音乐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年音乐会
李欧梵 我是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每到新年,必会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大多是购买CD 或DVD的实况录音,偶尔赶上电视直播,其乐也融融,而且多年不变,直到去年,才感到有点厌倦,主要原因是我不喜欢新上任的指挥弗朗茨?威尔瑟?新年音乐会
李欧梵 我是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每到新年,必会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大多是购买CD 或DVD的实况录音,偶尔赶上电视直播,其乐也融融,而且多年不变,直到去年,才感到有点厌倦,主要原因是我不喜欢新上任的指挥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他不能感染我的情绪;前年的乔治?普莱特好多了,他挥起指挥棒,面带笑容,不到几分钟,就把我带进了维也纳的传统欢乐之中。
新年音乐会的传统创始于1939年,中间因战争关系略有间断,一直持续至今,变成了一种节日仪式,甚至有些人就是为了恭逢其盛,不惜一掷数百金去凑热闹。商业化取代了原来的贵族传统:当年只有门第高的家族才去听音乐会,而且是为了带豆蔻年华的女儿去参加新年舞会,介绍给上流社会。现在据说舞会还是照常举行,但一般游客恐怕无缘。
这一段典故我也是听来的。我更感兴趣的当然是音乐,每年的新年音乐会,节目如何安排?都是指挥选的?但最后的那首“蓝色多瑙河”必奏的传统从何而来?哪一年开始?而“安扣”(encore) 必奏的曲目 “Radetzky 进行曲”又如何变成传统?施特劳斯家族所作的华尔兹,Polka schnell进行曲,和歌剧序曲至少有数千首,是否每一首都奏过了?但每年的节目中都有“新发现”的冷门作品,从何而来?我真想将来有幸到维也纳的各个图书馆去看看,翻阅一下乐谱。

音乐会借尸还魂

华尔兹并非贵族的舞蹈,但在十九世纪却流行起来,人人喜欢。记得幼时看过一部好莱坞的老电影,中文译名是《翠堤春晓》,读来甚为典雅,不知出自哪位高手?英文原名是“The Great Waltz”,描写的就是华尔兹大王约翰?施特劳斯的故事,我竟然百看不厌,除了觉得内中音乐动人外,那段三角恋爱更是荡气回肠。
如今年纪老了,重看此片,反而觉察到片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阶级观念:施特劳斯属于中产家庭,他组成的乐队,成员也来自三教九流,十分生动,然而片中却有一个皇帝,他依然主掌奥匈帝国(当年领土横跨奥国、匈牙利、捷克等国),但已经显得老态龙钟,片子终场时,两个老人――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无冕之王”的华尔兹大王,同到阳台接受人民欢呼,但显然是施特劳斯胜利了!中产阶级万岁!华尔兹万岁!
事实上,维也纳到了十九世纪末,其危机已经浮出表面,非但有阶级冲突,而且还有种族问题:当时的市长公开鼓动低下阶层的人反犹太,而维也纳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殆半是中产阶级的犹太人,表面上歌舞升平,但背后阴影重重;一方面艺术的创造力因危机而鼎盛,另一方面则乱象已生,不久就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帝国荡然无存,只剩下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小国家,元气大衰,不到二十年,欧战又兴,新年音乐会此时诞生,像是偶合,也可能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在作祟。
时至今日,这个早已过时的传统,经过借尸还魂,变成现在举世注目的一年一度的娱乐节目,又经由全球化媒体的传播与炒作,成了文化商品,供全世界的人享受消费,况且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高级娱乐”, 每年可以借此轻松快乐两小时,足够了。然而对于像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