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预算法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摘 要 财务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影响极大,新预算法的颁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从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入手,讨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并对事业单位财,然后再考虑“如何保障单位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最后才考虑其他普通项目。第三,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收集大量相关信息,如事业单位上一年度的预算信息、当前市场信息等,然后以信息为基础,合理预测事业单位的未来处境,然后结合事业单位当前情况与预测结果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二)规范预算执行流程
规范预算执行流程时,主要有3点应注意:第一,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对预算编制执行有极大影响,为降低预算执行难度、确保执行环节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全面考虑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把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第二,要提高预算执行环节的规范程度,必须强化预算责任,即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超预算现象等等行严格管理,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当预算执行出现不正常偏差时直接追责;第三,以新预算法要求为依据,在事业单位内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促使预算执行工作一一得到落实,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把预算执行工作的质量、效率等与相关人员的利益挂钩,使相关人员在利益驱使下主动做好预算执行相关工作。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可帮助事业单位适应新预算法背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在加强内部控制时需注意以下3点:第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例如增强事业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使事业单位领导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第二,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如《会计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与问题,例如结合事业单位中可能出现的预算管理混乱问题,把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预算管理上,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岗位之间权责清晰、对应,并梳理预算管理流程,保证流程科学、合理;第三,加强内部控制的“软件”与“硬件”建设,构建一支优秀的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并及时更新内部控制管理技术手段,以保证内部控制能效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四)促进预算工作公开化和透明化
新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可通过促进预算工作公开、透明来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比如在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要采购资产,此时应当做到:若资产采购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那么此次采购就必须纳入政府采购,然后事业单位需公开政府采购情况,提供预算相关信息等供民众监督,使预算工作公开、透明,减少预算工作中存在的贪腐问题。要促进预算工作公开、透明,事业单位就必须做好相关基础工作。一是要把财务预算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与人员;二是要对预算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并做好对应的信息收集工作;三是要設置监督窗口,比如以事业单位网站为监督窗口、以事业单位公众号为监督窗口等,在监督窗口公开预算工作情况,使事业单位接受民众监督。
(五)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新预算背景下为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必要举措。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快速共享,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