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土化妆品企业的三条出路
叶昱克 作为一名在化妆品领域辛勤耕耘多年行业人士,我发自内心地对战斗在中国本土化妆品行业的企业老板、行业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中国日化产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同时也为你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本土化妆品企业的三条出路
叶昱克 作为一名在化妆品领域辛勤耕耘多年行业人士,我发自内心地对战斗在中国本土化妆品行业的企业老板、行业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中国日化产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同时也为你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缔造民族品牌努力拼博而感到由衷地敬佩。但是,本土化妆品企业却因很多现实问题使经营者至今彻夜难眠。
一、面临的问题
问题1:在洋品牌的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妆品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年销售额已达800亿元。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日化巨头在中国市场上攻城掠地,本土日化企业的日子已越来越不好过。在大众洗护领域,以宝洁、联合利华为首的国际巨头对本土企业进行打压;在高端护肤领域,以欧莱雅、资生堂为首的洋品牌占据了更多市场份额。近几年来,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羽西,强生即将收购大宝等资本并购之风愈演愈烈,叫喊了多年“狼来了”的本土企业已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洋品牌带来的强大压力,毕竟“与狼共舞”的日子总是让人胆颤心惊。
问题2:资金压力大,随时面临破产威胁
像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雅芳等进入中国的国际日化企业都有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资本的积累,使其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而本土日化企业在资本实力的较量上明显与其不可同日而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满盘皆输。
问题3:人才缺失,导致企业长不大,走不远
外资企业总是以提供最好的学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而本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成熟,往往导致优秀人才招不来,找来了又留不住。行业人才流动频繁,致使本土日化企业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蔓延。战略性的人才流动和缺失,使本土日化企业的经营战略飘移不定,缺乏系统性和可执行性,这也是导致本土日化企业长不大、走不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4:渠道掌控能力差,市场基础不牢固
做终端累死,不做终端等死。商场或大卖场高额的终端建设费用,往往让本土日化企业望而却步。而国际品牌则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后盾一步步渗透,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欧莱雅、宝洁等国际巨头已经吹响了进军中国农村市场的号角,原本在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愈发感到举步维艰。对本土日化企业来讲,与渠道分销商之间上演分分合合的悲喜故事已是家常便饭,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还是对渠道分销商的管理能力,都没有强大到可以控制渠道分销商的地步。
二、应该采取的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本土化妆品企业有以下三条出路可以选择:
第一:苦练内功,补足短板,坚持到底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和坎坷的曲折道路,一不留神就会被无情的市场淘汰。中国大部分日化企业正处于这种蜗牛式的缓慢爬行中,随时有可能被大象踩死。
企业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