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规划人员风景园林设计
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人员来说,他们的很多设计创意和构思可称
上乘佳作,但在现有公众审美潜意识水平下,景观资源价值开发度( K)
尚不足 50%,优秀的创意洞在水中映出弯
弯月形,并在特定观赏位置设置栏杆加以提示。游人每至,必亲临水
边观赏白天水中的“一弯新月”,从而得到很强的审美满足。
明
点设计的风景信息亦可来源于人文景观,例如在泰山风景名胜区,人
文景观在景观资源价值中占有很大比重,游人在游览雄壮而秀丽的自
然山水风景的同时,更被诸如摩崖石刻中的书法,名人诗词、帝王封
禅等丰富而别具特色的人文资源所吸引,产生兴奋点。也正是因为这
样,才使泰山位列五岳之首,被列人世界遗产目录,成为世界上九项
综合性遗产之一(截止 1993 年)。
暗点设计是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利用一些风景信息所包含的,
不能直接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潜在信息,功能于一定层次的审美
潜意识水平所产生的兴奋点。和明点设计相比,它具有更丰富、更深
刻的内涵,不同的审美潜意识水平对它的反映水准不同,兴奋强度也
不同。错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暗点设计的一种形式。例
如,面积较小的园林,为了营造长远的艺术感,在道路设计上通过逐
渐缩短路宽,路的尽头设置较小的景物以及路旁植物配置有意减少株距等方法,利用透视变形的原理,使人感到长远。相反,则可以使一
段较长而单调的道路通过弱化透视变形而显得距离变短。
中国古典园林在暗点设计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因为受到五千年文
明丰富积累的深刻影响,意境审美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往往发挥着举足
轻重的功能。设计者通过形象思维,将过去所见所闻重新联系组合,
形成很多美的联想。运用诗、词、歌、赋、联、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
描绘出一幅幅联想性意境画面,大大拓宽了欣赏者的审美空间。联想
的内容十分广泛,江南园林的水景常在一泓池水之外,贯以短短的溪
流,并掩以花木,使人不知其何所止,这使人联想到这泓池水是有来
龙去脉的,而不是一潭死水。
古典园林中有时在亭中悬一面大镜,游人赏镜中的虚景,再观亭外的
实景,既有虚实对比,又扩大了空间感,正如《园冶》中所提到的
“宛然镜游”。设计者要善于利用这种联想的手法,使景色虚实相生,
这些手法在西方园林中是十分少见的。
至于我国园林景点或建筑的题名,更是激发联想,引人人胜。如颐和
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不足百米山巅处的“排云殿”;圆明园的
“四宜书屋”等。从名称上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夸张。此外,还利
用屏联引发游人的联想,如扬州郑板桥读书处的“月来满地水,云起
一天山”;苏州拙政园有南朝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字数不多,却使游人联想玩味,美感倍增。和此有异曲同工之
妙的是承德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月色空明之夜,万籁俱寂,静
中传来武烈河水流动的哗哗声,细听似乎还能听到江上人家的摇橹声。
江声并不吵人,相反,正是因为有了江声才使月夜显得更加宁静。意
境设计作为暗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收四时之烂漫”和“景
到随机”。这个“机”答应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施展浪漫主义的遐想,
使风景的意境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