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有效改进数学教学课件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74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效改进数学教学课件ppt课件.ppt

上传人:aluyuw1 2022/6/3 文件大小:5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效改进数学教学课件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效改进数学教学
章建跃
******@
010-58758320
一、提高“理解数学”的水平
老师理解好数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理解数学概念的几个方面:从表面到本质—把握概念的深层结构上的进步;从抽象到学生是否理解为准,特别是以学生达到的数学双基的理解和熟练水平为标准(双基包括由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把内容“讲完”。
广种薄收是不负责任的****题的针对性不强是水平不高的表现。
忙=心亡。
四、怎样才是抓“基础”
我国“双基”的优势正在丧失;
现象:(1)数学教学=题型教学=刺激—反应(记忆、模范型学****2)缺少概念的概括过程,以训练代替概念教学——应用可以促进理解,但没有理解的应用是盲目的;(3)过分关注“题型”——与“题型”对应的技巧是雕虫小技,无法穷尽,结果是“讲过练过的不一定会,没讲没练的一定不会”;等。
如何改变?
要强调知识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无知者无能;
不断回到概念去,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概念的联系性,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应追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基本概念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强调思想指导下的操作。
例4 关于“配方法”
概念:把二次(三项)式配成一个含二项式的完全平方的式子
ax2+bx+c=a(x+b/2a) 2+(4ac-b2)/4a
依据:(a+b) 2=a 2+2ab+b2
步骤:(1)二次项系数变1;(2)加上并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配方法”是基本而重要的,在“三个二次”中有广泛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从最简单的开始:x 2=a;变式:(x-p) 2=q,并分析“能解”的原因(可以通过开方将方程“降次”)。
对于ax2+bx+c=0,通过与“变式”的比较,得到化归为(x-p) 2=q就能解的思想方法,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用“配方法”推导出求根公式。
这里要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套路”:从特殊到一般,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要注意化归的条件(完备性——思维的严谨性)
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沿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套路”,从最简单的y=x2开始,到y=ax2,再到y=a(x-h)2+k ,最后到y=ax2+bx+c。
思想方法:“化归”到前一种情况。
研究工具:配方法。
研究的问题: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单调性(包括最大值、最小值)等,要让学生对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性质有所感受。
“配方法”的灵活应用
“配方”—— “完全平方式”——非负性
例:(1)无论m取何值,2x 2+(m-1)x+(m-4)=0都有两个不等实根。——判别式是不等于0的“完全平方式”。
(2)已知x2+4y2-2x+4y+2=0,求x,y的值。——一个方程两个未知量,一般是不定的,但特殊情况下可以,即实质是“方程组”,化归的方法是“配方得到完全平方式”。
……
五、提高概念的教学水平
问题:不重视概念教学,“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式的抽象讲解,很快进入概念的综合应用。
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的基本环节
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属性的分析、比较、综合;
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
下定义(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
概念的辨析——以实例(正例、反例)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
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事例——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
概念的“精致”——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
例5 无理数概念的教学
例6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
匀速运动路程固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商品总价固定,单价与商品数量的关系;长方形面积固定,长与宽的关系;……
让学生概括共同本质特征;
下定义——老师完成,让学生看书;
辨析:从反比例关系、函数两方面辨析概念,强调反例的使用,如让学生思考函数y=1/x2是不是反比例函数;
例题——用概念作判断的“操作步骤”,强调“自变量x与相应的函数值y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还可以用反例让学生分析,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确“求反比例函数”的含义;
通过与正比例函数、一般函数概念等比较,进一步明确反比例函数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变化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反比例函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六、如何理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螺旋上升既有数学概念发展史的依据,也有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依据;
螺旋上升应该体现“必要性”,如函数概念必须螺旋式学****但平面几何的螺旋不应该是“先实验几何,论证下次再说”;一般地,整个中学数学体系上要螺旋上升而在小系统上还是“直线式”。
“螺旋式”可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