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标准20130704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89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标准20130704ppt课件.ppt

上传人:yzhlyb 2022/6/4 文件大小:3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标准20130704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呼吸频率
10-12次/分钟(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检查循环
颈动脉
股动脉
肱动脉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按压位置
胸部胸骨下切迹 (胸口剑突处)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
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的拇指,二人法)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按压深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率
100次/分
100次/分
100次/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按压通气比
30:2(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
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
在1992年提出了:早期发现,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的CPR生存链理论。
基本生命支持(BLS)中通气和按压比例问题:从1992年1:5,2000年2:15;到2005年 2:30;
电击除颤由使用单项波逐渐过渡到使用双向波并减少了除颤能量。除颤由原来的3次改为1次,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 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
新建议 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 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
新建议 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 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 6   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新建议 7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
新建议 8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新建议 9   推荐所有的急救措施,包括高级气道开放(例如气管内导管,食管—气管导管[Combitube],或喉部面罩气道[LMA])、给药和对患者重新评价时,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推荐无脉性心脏骤停治疗期间应限制对脉搏的检查。
新建议 10    治疗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电击3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 11   增加强调新生儿复苏时通气的重要性,不再强调应用高浓度氧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