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济管理系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1页第1章现实与探索—问题的提出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提出论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现状,再以现代物流理念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最后初步给出论文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铁路货运发展面临的挑战铁路从十九世纪初诞生以来,一直是陆地运输的主力军。其长、大、重的运输特征,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因而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处于陆地运输的垄断地位。但从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货物运输的需求结构与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与迅速崛起的陆地运输方式之一——汽车运输的特征逐渐吻合,使得汽车运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大有逐渐取代铁路之势。而铁路由于管理体制僵化,经营方式单一,货物运输组织手段落后,渐失往日风采,一度被称为“陆地恐龙”,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迫使各国政府从八十年代以来, 纷纷根据各国的情况,研究并实施改革、改善经营管理,采取灵活的经营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力图改变颓势,实现经营转机。更为注目的是, 70 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化、广泛化。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除了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外,纷纷将眼光盯在了降低生产成本上,而企业也逐步由效率型向效益型转变。当单凭提高生产率已失去降低成本的空间时,如何降低物料和产品的流通成本又成了企业的必然追求,从而促进了物流由传统向现代物流的转变[1] ,而现代物流发展对运输方式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运输经营方式的转变。初步完成经营管理改制的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铁路公司,在经营运输业的同时,纷纷将触角伸入物流业,普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建国以来, 中国铁路运输一直是陆地货物运输的主力, 直到 1985 年为止。此后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在陆地运输中只能垄断长、大、重、原材料等低附加值货物的运输,主要原因是铁路货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货流(物流的体现形式)不经济管理系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 2页同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自主经营,哪里原料(商品)便宜就从哪里订购; 哪里商品赚钱就往哪里销售,加之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运输对象的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么大的市场变数, 使得中国铁路这个习惯于运输“官货”( 国家计划要运的货物) 的庞大机构极不适应,先是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后是全行业亏连续亏损,但关键是未从根本上转变经营机制,未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当我国铁路被旧体制束缚得无喘气之机,体制改造举步维坚之时,市场发展又掀起了新的挑战。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企业组织革命的热浪扑面而来;柔性制造、及时定制、 EPII 、敏捷制造、客户快速响应等一大批新的组织技术悄然兴起,实施和即将准备实施这些新技术革命的企业方兴未艾,但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物流系统支持,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业提出的直接挑战。因为运输是物流实现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而“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是未被挖掘的黑色大陆”[2]。“挑战就是机遇”, 作为在中国陆地运输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铁路货运业又一次处在必须做出抉择的紧急关头,那就是怎样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