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演示文稿.ppt

格式:ppt   大小:51,435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qinqinzhang 2022/6/4 文件大小:50.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演示文稿.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六十六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
第二页,共六十六页。
一.概 述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三.微地震监测主要方法
四.结束语
目录
第三页,共六十六页。
过现场处理微地震监测的数据可以实时获得裂缝位置,结合地质剖面图,在裂缝即将进入已知断层前,提醒压裂工程师优化调整压裂设计,降低成本。
压裂井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观测井
位置和相对时间
2、验证和优化压裂设计(实时监控压裂裂缝走向)
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通过对监测的数据现场处理,获得微地震事件发生位置及其变化趋势,实时监控人工裂缝空间位置和走向,防止人工裂缝延伸至断层,为压裂工程师对压裂工程做出现场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oil pressure
压力
排液量
体积(m³)
Mpa
m³/min
实际
计划
Stage2
前置液(一型液)
-
-
1000
1000
Stage3
前置液(二型液)
-
-
460
1800
Stage4
前置液(一型液)
-
-
260
2600
前置液(基液)
-
-
60
60
携砂液
-
-
184
165
顶替液
-
-
12
12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位置和时间
2、验证和优化压裂设计(指导压裂工程师调整压裂液)
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Well A
Well B
Well C
3口井按照ABC的顺序依次进行压裂;
对压裂A井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
根据A井的压裂监测结果及其分析指导B和C井的压裂段间隔设计;
针对B井和C井,调整段间隔后,在获得压裂效果比预期要好的前提下,减少了成本投入。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2、验证和优化压裂设计(段间隔)
位置和相对时间
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通过微地震监测标定的裂缝模型可以用于估计支撑层位的具体位置,然后根据油气藏模型选择排采模式。
井距太远可能会导致资源被绕过。另一方面,井距太近会增大井的密度,因而导致成本增大,而由于邻井排采重迭区间之间井的干扰,可能进一步导致减产。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3、验证和优化井间隔的设计
位置、数量
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4、应力场分析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井A
井B
SRV: Million m³
SRV: Million m³
平行最小主应力方向.
垂直最大主应力方向
位置、数量和相对时间
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4、应力场分析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通过分析裂缝走向,判别储层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场的方向,为储层附近的后续水平井的造斜点、射孔位置、以及下一步压裂设计作出指导性的建议。
位置、数量和相对时间
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震级-1
震级0级以上为主
倾角8°
断层的派图
F—主断层;S1, S2—剪节理;T—张节理;D—小褶皱
5、识别断层和天然裂缝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位置、数量和强度
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
3个射孔点位置
发生时间


大小代表能量的差异。
第七段
油压
Mpa
40-50
排量m³/min
12
总液量
m³
2065
总砂量
m³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5、识别断层和天然裂缝
位置、数量和强度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裂缝网络顶垂深:1500m
裂缝网络底垂深:1560m
地质体顶垂深:1520m
地质体底垂深:1585m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5、识别断层和天然裂缝
位置、数量和强度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泥岩的高 GR 属性,导致微地震事件稀少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6、压裂时储层的响应
位置、数量和相对时间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
泥岩的高 GR 属性,导致微地震事件稀少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6、压裂时储层的响应
位置、数量和相对时间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6、压裂时储层的响应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第六段
油压
Mpa
45
排量m³/min
12
总液量
m³
2251
总砂量
m³

发生时间


大小代表能量的差异。
位置、数量和相对时间
页岩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7、压裂时储层的响应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位置、数量和相对时间
致密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