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1-10第7章剩余价值率.ppt

格式:ppt   大小:920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10第7章剩余价值率.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6/4 文件大小:9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10第7章剩余价值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10第7章剩余价值率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在产品价值中,不变资本c转移的价值,只是原有价值在产品中的再现,不属于本生产过程的成果。所以,要区分“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新生产的价值产品”和“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产品价值”。
(251)
19
第一卷第七章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
“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的意义,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51)
20
第一卷第七章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这里所说的“决定性的意义”何在?
其一、它揭示了剩余价值背后的经济学意义:它体现了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占有者劳动的关系。
其二、它表现了在任何剥削社会都存在的对剩余劳动占有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社会形式。
21
第一卷第七章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3、剩余价值率的经济学意义: (251-252) 根据对可变资本、劳动力价值与必要劳动的关系和剩余价值与剩余劳动关系的分析,剩余价值率可写成:
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这两个比率把同一种关系表现在不同的形式上:一种是对象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251-252)
22
第一卷第七章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
(252)
这就是剩余价值率的经济学意义。
23
第一卷第七章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m/v由于可以转化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就精确地向我们表明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比率。”
“因此,工人是半天为自己劳动,半天为资本家劳动。”(252)
24
第一卷第七章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三、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252-254)
1、计算方法:见第252-253页。
2、计算方法举例:见第253-254页。
25
第一卷第七章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
26
第一卷第七章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
本节把剩余价值理论及相关范畴从抽象层次引向具体层次,使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这些范畴不再是在读者头脑中对产品价值的抽象分割,而是可以从现实的、可触及的各部分产品上直接地观察到的事实。
27
第一卷第七章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
一、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255-257)
12小时的产品是20磅棉纱,,总价值30先令,这30先令的价值构成是:
30先令=24先令(c)+3先令(v)+3先令(m)
28
第一卷第七章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
“因为这个总价值表现在总产品20磅棉纱上,所以各个不同的价值要素也必定可以表现在产品的相应部分上。”
20磅棉纱分解成以下几部分:
16磅棉纱价值=不变资本(c)
4磅棉纱价值=工人新创造的6先令价值
2磅棉纱价值=可变资本(v)
2磅棉纱价值=剩余价值(m)。
29
第一卷第七章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
1、代表不变资本的产品——16磅棉纱 :
16磅棉纱中13+1/3磅代表消耗掉的棉花的价值(20先令)。
“13+1/3磅棉纱代表总产品20磅棉纱中纺掉的全部棉花,此外,再也不代表别的东西。……结果好像其余的6+2/3磅棉纱被抽掉了棉花,而总产品中的全部棉花都塞到13+1/3磅棉纱中了。” (256)
30
第一卷第七章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
“同样,剩下的包含不变资本余额(=4先令)的2+2/3磅棉纱,只是代表总产品20磅棉纱中所用掉的辅助材料和劳动资料的价值。”
(256)
31
第一卷第七章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的表现
16磅棉纱,“虽然从物体来看,从作为使用价值棉纱来看,它们同产品的其余部分一样,也是纺纱劳动的创造物,但从这里所讲意义上看,它们并不包含纺纱的劳动,并不包含在纺纱过程本身吸收的劳动。好像它们没有经过纺就转化为棉纱了,好像它们的棉纱形态纯粹是虚假骗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