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闺怨》诗词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闺怨》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min 2022/6/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闺怨》诗词鉴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闺怨》诗词鉴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细心妆饰,登上高楼。第 1 页
《闺怨》诗词鉴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细心妆饰,登上高楼。突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懊悔当时不该让丈夫参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装扮,单独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过;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解释解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房,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孤独,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参。觅,寻求。
悔教:懊悔让
创作背景
第 2 页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参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立刻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成为当时很多人的生活抱负。
诗文赏析
王昌龄擅长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改变。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好像有意违背题面。其实,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改变过程。丈夫参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当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仆人公正值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受多少生活曲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缘由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气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布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时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布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其次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详细展现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细心的装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欣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快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 3 页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好像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受,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一般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很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受与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