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胎位不正的中医治疗办法
应用针灸纠正胎位预防难产在我载。如《类经图翼
  
胎位异常
·十一卷》指出:“至阴,三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尤其是灸法更用于分娩过程中的转胎:“一治横逆难产,危在顷刻……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胎位不正的中医治疗办法
应用针灸纠正胎位预防难产在我载。如《类经图翼
  
胎位异常
·十一卷》指出:“至阴,三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尤其是灸法更用于分娩过程中的转胎:“一治横逆难产,危在顷刻……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类经图翼》)。现代用针灸转胎始于50年代,自1960年起,即有大量关于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的临床报道[1]。80年代以来又增加体针、耳针及激光穴位照射,电针等法,效果亦佳。但就总的情况而言,以艾灸法用得最多,穴位则以至阴最理想。针灸一般用于怀孕29~40周的各类胎位异常的孕妇,有效率在85~95%左右,矫正后的复变率约10%。但再次治疗后仍能转为头位。国外报道异常胎位自然转正率为60%。表明针灸疗效确切,且无任何不良副作用。
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指寸)。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
艾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至阴。
配穴:隐白、三阴交、京门。
(二)治法
一般仅取双侧至阴穴,如效不显酌加或改用1~2个配穴。用艾卷两支(长30厘米),,点燃后,术者双手执住分别在两侧穴位行温和灸,艾火距离穴位约为2~3厘米,以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连续4次一疗程。
施灸时,孕妇可取坐位,脚踏凳上,并解开裤带,亦可取仰卧位,两腿伸直。嘱孕妇灸治的当天晚上睡眠时解开腰带,并卧向儿背之对侧。接受灸治之后,每日复诊,胎位转正后即停灸,但仍须继续复查。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2313例,~%。多在一个疗程内成功,并以横位转胎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最差。另外尚有一定复变率。但对复变者继续施灸,多数患者胎位仍可纠正。
艾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将纯艾绒制成麦粒大之圆锥形艾炷,直接置于至阴穴上点燃,至局部灼热难忍,即另换1炷,每穴每次灸4~5壮。如局部起小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敷料包札,以防感染。每日1次(如有水泡,可避开该点),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2例,结果转胎成功341例,无效61例,%。且发现横位妊娠的疗效明显高于左骶前、右骶前位妊娠者,妊娠周次,32~35周的疗效高于40周以上者。
电针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患者取仰卧屈膝体位,松开腰带,用1寸毫针刺入穴位2~3分,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密波,通电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61例,结果有效154例,无效7例,%。
针灸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双侧至阴均取,以5分毫针斜刺向上,进针1~2分,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