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岳衡山大庙导游词
各位团友:
人们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不久乐能和人们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人们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人们游得快乐,玩得尽兴!
各位团友,目前展目前我们眼前的这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眼前这座很象一种“川”字的三个半圆形门叫“川门”,也叫正南门,是岳庙的第三进,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干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别致,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可惜在1944年被日军炸毁,后来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庙全景。目前我们所见的阁楼为1997年重建。
过了川门,即到了第四进御碑亭。亭系木构造,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备、玲珑夺目,八个飞檐角均挂有鱼尾铁钟,风动钟响,清脆动听。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异的“寿”字,每个寿字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寿岳”的人们能延年益寿。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米,重约四千斤,上刻清圣祖玄烨亲撰《重修南岳庙记》碑文279字,内容论述了康熙年间重修南岳大庙的通过,遗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迹毁于文革之中,石碑顶上有双龙捧日的浅雕盘龙,栩栩如生。碑座有龟趺,是由一整块青石镂凿而成,重20吨。我们所见的这青石龟有几种说法,一说为龙子,相传龙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叫赑屃,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她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所有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很有灵气,人们所有说“摸摸,毕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所有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懊悔”。人们不妨试试,带些灵气回家哦!有关这只乌龟的来历尚有一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关系,暂且不说。人们若有爱好,稍后再讲述给各位听。
看完御碑亭,让我们接着参观第五进嘉应门,嘉应门是历史上迎接来宾的仪门。古人云:“天地顺而嘉应降”,“嘉应”是有客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庭命官来南岳祭祀,地方官员和庙祝所有在此恭候迎接。此门宽米,深16米,高18米,为单檐歇山七开间建筑,是整个大庙最宽的地方。门内外原有历代祭祀祝文,修庙碑记及众多的名人雅士的诗词文赋碑刻,不同样时代,不同样书体,各有千秋,蔚为壮观。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毁,现仅存有清代张凤枝、卞宝弟《重修岳庙记》两块碑刻。嘉应门两侧是东、西回廊,各有厢房53间,东回廊外有八座道观,西回廊外为八个佛寺,分别供僧、道居住。这八寺、八观表达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两教在南岳衡山这个神奇的地方,两教地位平等,同存共荣。这种独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现象,堪称一绝。
目前我们往前看到的则是第六进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和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遗憾的是这些贵重文物所有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御书楼现为文物展览之所,核心展出南岳周边出土及收藏的200余件贵重文物。这些对研究古代南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有具有重大价值。
穿过御书楼,展目前各位眼前的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仿照故宫太和殿式的建筑,便是整个大庙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