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小儿推拿中医中西医 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7,294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推拿中医中西医 课件.ppt

上传人:ranfand 2022/6/6 文件大小:7.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推拿中医中西医 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操作考试
范围:一指禅推法、㨰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抖法、拨法、拿法、拍法、击法 
考试方法:每3人一组,每人在12个手法中抽取1个,共3个手法。3人同时在沙袋上操作同一手法,操作完毕再进行下一个手法操作,局部手法必要时在同班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3、小肠:
成效:
清利湿热、分清别浊
应用:
小便不利、遗尿、
尿频、癃闭、水泻、
口舌生疮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4、板门:
定位:
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
揉板门
板门推向横纹
横纹推向板门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4、板门:
成效:
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调理气机、止吐止泻
应用:
食欲不振、食积、呕吐、泄泻
止泻〔板门推向横纹〕
止呕〔横纹推向板门〕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5、三关:
定位:
前臂桡侧、腕横纹〔阳池〕至肘横纹〔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
推三关
推大三关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5、三关:
成效:
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发汗解表
应用:
推三关性温热,主治一切虚寒病证
风寒感冒、腹泻、
阳虚肢冷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6、天河水:
定位:
前臂掌侧中,腕横纹〔总筋〕至肘横纹〔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
清天河水
打马过天河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6、天河水:
成效:
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应用:
本穴性微凉,主治热性病证
清天河水清热不伤阴
打马过天河清热力强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7、六腑:
定位:
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
退六腑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7、六腑: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
穴性寒凉,主治一切实热证
清营、血分之热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8、龟尾:
定位:
尾椎骨端
操作:
揉龟尾
掐龟尾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8、龟尾:
成效:
通调督脉、调理大肠
应用:
穴性平和、调和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9、脊柱:
定位:
后正中线上,大椎到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
推脊柱
捏脊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9、脊柱:
成效:
调阴阳、通经络、理气血、和脏腑、强健身体
应用:
捏脊可治疗先天、后天缺乏类慢性病
推脊柱可清热、治惊风、发热等
三、小儿 推拿治疗常见病
1、小儿腹泻
概述:
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四时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多
两岁以下高发
1、小儿腹泻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暑、热与湿相合
内伤饮食
脾胃虚弱
1、小儿腹泻——风寒泻
主证:泄物清稀色淡,多泡沫,臭味不大,肠鸣腹痛,喜按喜暖,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指纹淡红。
治那么:温中散寒,化湿止痛
1、小儿腹泻——风寒泻
治疗:
补脾经
推三关
补大肠
揉外劳宫
推上七节骨
揉龟尾
按揉足三里
揉脐、摩腹
1、小儿腹泻——湿热泻
主证:起病急,烦躁发热,口渴,腹痛阵阵或伴呕吐,溲赤而短,泻物暴注下迫,日十余次,甚者更多,呈蛋把戏或水样便,色黄或褐,秽臭味,舌红少津,苔黄腻。指纹紫。
治那么: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1、小儿腹泻——湿热泻
治疗:
清脾胃
清大肠
清小肠
清天河水
退六腑
揉天枢
揉龟尾
1、小儿腹泻——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腹痛啼哭,痛那么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水谷夹杂,黄白相兼,臭如败卵,不思饮食,睡卧不宁,苔厚腻或微黄,面青黄,山根青筋横截。指纹滞。
治那么: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1、小儿腹泻——伤食泻
治疗:
补脾经
清大肠
揉板门
运内八卦
揉天枢
揉龟尾
揉中脘
摩腹
1、小儿腹泻——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纳差,形体消瘦,神疲倦怠,睡时露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指纹淡。
治那么:健脾益气,温中止泻
1、小儿腹泻——脾虚泻
治疗:
补脾经
补大肠
推三关
揉脐、摩腹
推上七节骨
揉龟尾
捏脊
1、小儿腹泻
本卷须知:
夏秋季节注意饮食卫生
腹泻期间饮食宜清单,防止难消化食物
保持臀部枯燥
出现脱水病症,注意补液
2、小儿便秘
实证——顺气行滞,清热通便
虚证——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2、小儿便秘——实秘
主证:便结不通,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腹胀痛而拒按,躁扰不安,夜卧不宁,或伴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干口臭,唇燥裂或生疮,面赤身热,小便短涩不畅。指纹色紫。
治疗: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搓摩胁肋、揉天枢、摩腹
2、小儿便秘——虚秘
主证:大便艰涩不畅,虽有便意但努挣乏力难下,便质并不干硬或干散不粘,不成形,腹冷隐痛喜按,四肢厥冷,喜热恶寒,小便清长,神疲气短,面色青白,唇甲色淡。指纹色淡。
治疗:补脾经、清大肠、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