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1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421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1ppt课件.ppt

上传人:aluyuw1 2022/6/6 文件大小:1.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1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知识热身


初 级 精 母 细 胞
精原细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精细胞
精子
总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知识热身


初 级 精 母 细 胞
精原细胞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精细胞
精子
总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实质是     进行了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实质是      进行了分离。
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进行了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
细胞中现象
时期
形成成熟生殖细胞(雌雄配子)
特点
同源染色体分离
推论
遗传现象
形成配子
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基因)分离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知识联想
美国细胞学家萨顿(W.Sutton,1877-1916)用蝗虫细胞作材料, 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在他的《遗传和染色体》(1903年)一文中所概括的: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联合成对及它们在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构成孟德尔定律的基础。就是说,在雌雄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孟德尔遗传因子(即基因)的行为是平行的 。
萨顿把细胞学和遗传学的资料结合起来,开创了细胞遗传学研究。
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萨顿及其假说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同源染色体)。
在配子中同源染色体只有一条。
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
一个。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
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
自由组合。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
性和独立性。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类比推理
萨顿假说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是应用了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校验。
1926年发表《基因论》创立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三、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果蝇的特点:
后代多.
稳定的相对性状;
易饲养;
繁殖快;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
XY型性染色体属于异型染色体,异型染色体,一般只有
等位基因的一个。
果蝇杂交实验图
解释现象(假说演绎)
提出假设:假设控制眼色基因(W/w)位与常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利用遗传图解,作出预测
预测结果:F2 红眼:白眼=3:1(符合实验结果)
特征无性别差异(不符合实验结果)
结论:实验中白眼特征只有雄性个体具有。假设与实验不符。
做出新的假设: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杂交实验分析
摩尔根首次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如决定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和一个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从上面的图解我们可以看出,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 要说明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就要验证。
比一比
设计实验验证摩尔根的推论是正确的,
看哪个小组实验方案最多
果蝇测交实验分析图解
人体内有23对染色体,?
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
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线性排列
四、新的疑问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 细胞中,位于一对 上的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 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杂合体
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形成配子
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 上
的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
非同源染色体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