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概述
第二节 真菌的细胞结构
第三节 真菌的繁殖和菌落特征
第四节 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的
细胞结构
真菌
的概述
真菌的繁殖
与菌落特征
真菌的
主要类群
一、细胞壁
第二章真核包围的一种特殊细胞器。因位于细胞周围而得名,为真菌所特有。形状变化很大,有管状、囊状、球状、卵圆形等。可能与分泌水解酶和合成细胞壁有关。
9、几丁质酶体
在菌丝顶端由双层膜
包围形成的微小泡囊,含
蛋白质、多糖、几丁质合
成酶。功能:与菌丝顶端
生长有关;吸收染料和杀
菌剂;释放胞外酶。
10、氢化酶体
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球状细胞器,为鞭毛的运动提供能量。
一、真菌的繁殖
(一)无性繁殖
1、定义、意义
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无性孢子,再由无性孢子萌发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生物在无性繁殖中,由于没有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子代继承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基本相同,因此有利于亲代保存优良的特性。同时,无性繁殖不经复杂的两性细胞结合后的发育阶段,生长发育比较快,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2、无性孢子的概念、特点、类型
概念: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小体。
特点:(1)由于无性孢子是由菌丝分化而成,而营养菌丝多为单倍体(N),所以无性孢子也多为单倍体;(2)无性孢子在种类、形态和形成方式上都是多种多样的;(3)无性孢子繁殖迅速,生成量大,体轻全球携带,可以随气流、雨水和动物的活动等而传播。
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壁孢子、芽孢子、掷孢子。
白地霉
游动孢子囊
(二)有性繁殖
1、定义、特点
是指经过两个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有性孢子,再由有性孢子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真菌的有性生殖比较复杂,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质配(N+N) → 核配(2N) →减数分裂(N ′) 。
质配:两个带核的性细胞相互融合为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内包含两个不同性质的细胞核,这个过程称为质配。 (N+N)
核配:质配后经过一定时间,两个细胞核再结合成为二倍体的核(合子)的过程称为核配。 (2N)
大多数真菌的菌丝体是单倍体,二倍体仅限于合子时期。
真菌有性繁殖的特点:
(1)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遍,在自然条件下较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
(2) 方式因菌种不同而异,有的两条营养菌丝就可以直接结合,有的则由特殊的性细胞(性器官)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
(3) 核配后一般立即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菌体染色体数目为单倍,双倍体只限于合子。 (4)真菌的有性繁殖存在同宗配合(一种菌丝自交可育)和异宗配合(自交不育,须是两种不同的菌丝交配)两种情况。
2、有性孢子的概念、类型
概念:指由两个性细胞结合而形成的繁殖小体。
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卵孢子
由两个形状大小不同的配子囊,即藏卵器和精子器结合产生的厚壁、休眠、近园形、有性、内生、二倍体孢子。卵孢子经过休眠后萌发,先减数分裂,再长出一个多核芽管,然后分化出游动孢子囊,并产生游动
孢子,再由游动孢子
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体。
卵孢子主要分布于鞭
毛菌中。如,水霉、
棉霉。
(2)接合孢子
由两个形态大小相同的配子囊结合而成的形大、厚壁、色深、休眠、有性、内生、二倍体孢子。是接合菌典型的有性孢子。如,根霉、毛霉。
形成过程是:相近的两菌丝各自向对方伸出极短的侧枝,侧枝顶端膨大而成配子囊(A),称为原配子囊,两个原配子囊接触(B),接触后顶端膨大并产生横隔(C),称为配子囊,接触的囊壁溶解(D),产生共同厚壁的接合孢子囊(E),其内发生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的接合孢子。条件适宜时,接合孢子萌发长出孢子囊梗,顶端着生孢子囊(F),孢子囊内的二倍体核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孢囊孢子,再由孢囊孢子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3)子囊孢子
子囊菌纲中的有性、内生、单倍体孢子,着生在子囊内。子囊是一种囊状结构,球形、棒形或圆筒形,典型的子囊中常只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一般又被菌丝组成的子囊果包被。子囊果有闭囊壳、子囊壳和子囊盘三类。如,脉孢霉(红色面包霉)、赤霉菌 。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征。
子囊果:
闭囊壳
子囊壳
子囊盘
(4)担孢子
是担子菌纲的有性、外生、单倍体孢子。长在特有的担子上,每个担子上面通常着生4个担孢子。如,蘑菇。
⑤
蘑菇食用部分是“果实”,称为子实体。用手轻拍成熟的蘑菇,从蘑菇底面散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