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教育传播学 知识要点.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传播学 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传播学 知识要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传播: 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
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
教育传播学(15~18)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
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的反映教育传播的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的关系。
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
3简明性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容易实现。
5创见性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
1拉斯韦尔模式
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的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研究问题。3 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具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七个要素:信源编码通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3贝罗的S-M-C-R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的模式,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但该模式是单向性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也未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四环节:1信源和编码者 2受传者和译码者 3信息 4通道
4老师补充的模式····
第三章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一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二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三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四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53~54)
信息的本质:(54)
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因此作为表征这些变化状态与运动规律的信息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
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与利用信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已成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信息的传递和储存要以物质作为载体。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也离不开物质。
4揭示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