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30年代的小说.ppt

格式:ppt   大小:492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0年代的小说.ppt

上传人:119060444 2017/4/27 文件大小:4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0年代的小说.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东北作家群及其他小说第一节“左翼”小说一、“左翼”小说概述“左翼”小说是 30年代普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30年代小说创作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它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左翼小说,普遍存在着“革命+恋爱”的模式化、公式化现象,被称为是“革命的罗曼蒂克”,后期的左翼小说,逐渐克服了早期小说中普遍存在的狂热、浮躁的现象,向茅盾所倡导的“社会剖析派”小说发展起来,变得沉稳而厚实。但不论是早期还是后期, “左翼”小说普遍表现出了如下特征: 1)在取材上,往往取材于工农大众的现实斗争生活和革命知识分子的革命加恋爱的生活,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 30年代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2)在主题上, 强调表现革命现实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重大主题和“大时代冲击圈”中的人物,并且注意塑造人物群像,以体现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思想。 3)在指导思想上,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表现现实生活,强调作家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活的阶级意识和斗争意识。 4)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充满主观叙述、***宣泄和标语口号式的议论,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罗曼蒂克”倾向,在风格上可以看作是郁达夫主观抒情的自我小说与革命倾向和意识的有机结合,但舍弃了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发自内心深处的人性要求与情感抒发, 情绪激越而空虚。 5)在艺术效果上,由于左翼作家对革命、对工农大众生活缺乏深入地了解,只凭一时的冲动和狂热***来简单地图解革命,加上共产党内部左倾思想的影响,左翼小说普遍存在着“思想大于形象”的弊病,存在着主观编造和虚假迹象,这影响了它的艺术生命。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它在那个时代出现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二、蒋光慈的“革命小说”。早期的左翼小说家有蒋光慈、洪灵菲(《流亡》三部曲, 《流亡》、《前线》、《转变》)、华汉(阳翰生《地泉》)、楼适夷(《挣扎》)、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到莫斯科去》)、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蒋光慈。郁达夫说, “一九二八、一九二九以后,普罗文学执了中国文坛的牛耳。光赤的读者崇拜者,也在这两年里突然增加了起来。”革命文学创作中出现了“蒋光慈时代”(旷新年《 1928 革命文学》)早期的左翼小说又被称为“革命小说”(沈从文《论中国现代小说》,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愤激小说”(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蒋光慈( 1901 —— 1931 ),安徽霍丘县人,原名蒋如恒。笔名蒋光赤。 1921 年赴苏联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 年回国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与沈泽民等一起组织春雷社,倡导“革命文学”。他是较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现代作家之一,主张“文学就是宣传”。1931 年不幸病逝于上海。蒋光慈著有诗集《哀中国》、《新梦》等, “革命小说”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等。蒋光慈的小说是典型的“革命+恋爱”模式的始作俑者。《少年漂泊者》(1926 )写了一个佃农的儿子汪中,在父母被地主逼死后,带着朴素的阶级仇恨只身漂泊流浪各地,历经种种磨难,逐渐走向革命的故事。最后他参加革命军英勇战死在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的惠州战场上。(第一人称叙述,信, “粗暴的叫喊”,革命家陶铸、胡耀邦) 《短裤党》(1927 )写的是大革命期间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的全过程和第三次起义的前景,是现代小说中最早正面描写中国工人运动的作品。塑造了杨直夫(瞿秋白)、史兆炎(赵世炎)等工人运动领袖和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艺术形象。反映了重大斗争,带有“速写”的性质。《冲出云围的月亮》(1929 )写了浪漫女学生王曼英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零落与彷徨,以及用姿色进行“***的复仇”的故事。最后,她在革命者李尚志的帮助下,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了现实斗争。《咆哮了的土地》(1931 )写的是湖南农民革命斗争、奔向“金刚山”根据地的故事。张进德、李杰三、柔石的“幻灭小说”柔石是与蒋光慈不一样风格的左翼小说家。如果说蒋光慈是“激进派”,那么柔石就是“求实派”。在普罗文学内部,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样两种创作现象, “激进派”是指受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包括日本左翼文学运动和苏俄文学运动)影响成长起来的一批作家,如蒋光慈、郭沫若、成仿吾和后期创造社、太阳社诸君钱杏邨、冯乃超、李初梨等人, 他们的创作普遍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和狂热,具有主观抒情气氛。而“求实派”是指通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经过艰苦探索而走向革命文学的一批作家,以鲁迅和茅盾为代表,其中还包括柔石、殷夫、丁玲等。他们的创作受鲁迅影响较深,更多地表现出作家的人生体验与个性情感,主人公大多充满着“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色彩。不过,这个时期的个性解放是与时代的革命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