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王伯祥优秀事迹.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伯祥优秀事迹.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6/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伯祥优秀事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伯祥优秀事迹

  1月退休。
  在筹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王伯祥发明性地领导了寿光的蔬菜生产、寿北开发及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创立了全国出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寿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本。担任潍坊市副市长、市长期间,推动的;赔了,损失由政府出。并请党员干部带头先种。
  1989年8月13日,寿光三元朱村的第一批17个冬暖大棚动工了。韩永山毫无保存地把自己的“绝招”所有使出来,从大棚方位、墙体厚度、顶棚构造、大棚骨架,到塑料薄膜的选择、指引嫁接,手把手地传授给建棚户。眼瞅着一棵棵秧苗冒芽、绕藤、开花、成果,农历腊月廿五,三元朱的田野里响起了鞭炮声,黄瓜开摘了!
  一车车鲜嫩的黄瓜运到了寿光县城,人们稀奇地看着冬天里的嫩黄瓜,不久,价格由五六块涨到七八块,再涨到十几块,一会儿工夫卖个精光。17个大棚户快乐了,一转眼就成万元户;没建大棚的人家眼馋了,跃跃欲试。次年,冬暖大棚在全县得以顺利推广,6000个大棚拔地而起。
  县委为种植大棚提供所能想到的一切便利。资金、技术仍由政府担保,针对种植大棚户的具体状况,各家分散的地块得到重新集中调节;按十亩大棚打一眼井的原则,保证大棚蔬菜所需用水;发展畜牧业,为大棚菜提供有机肥料……
  由黄瓜所引起的变革,主线变化了寿光老式的旧有蔬菜种植模式,不仅富了三元朱,也燃起了整个寿光种植冬暖大棚的火种,继而席卷整个中国,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绿色革命。很近年前,曾有一位美国专家说,中国对世界农业奉献最大的有两项:一是杂交水稻,一是日光蔬菜大棚。
  上世纪80年代,筹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随着“大锅饭”的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拥有生产自主权的农民在种足口粮后来,又使寿光历史上“种园子”的老式得以延续。寿光南部因其土质肥沃、雨水充沛,自古农民就有种菜的****惯。
  自家吃不了的菜,便拿到街上售卖。寿光的北邻,是有着30多万职工的胜利油田,油田区不产菜,一有卡车出来时,便在路边捎些菜回去。有种、有卖、有买,在车辆必经的五路口自发形成了市场。
  在一次修路中这个给百姓带来财路的小市场却不幸被撵走。百姓手里的菜没了出路。有人试探着想开辟新的市场,但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思想尚未解放的当时却步履维艰。有村干部甚至因胆怯破坏风水,而回绝将市场建在自己村边。
  火热的交易场面提示了王伯祥,让她注意到蔬菜市场的巨大潜能。1986年,她上任县委书记,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把蔬菜产业做成寿光的金字招牌,让百姓所有能搭上蔬菜这趟顺风车。出身农家的王伯祥懂得:“一亩园能顶十亩田。”核心是,逐渐富起来的人们不再只看重“粮袋子”,而是更加关注“菜篮子”。要不,中央领导们怎么会把“菜篮子”当成一项工程摆到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
  在她召集的县委班子论证会上,她论述了想法:抓蔬菜生产固然重要,但市场做大了,蔬菜才干更好地流通;流通不成问题了,生产的积极性才干被带动。她建议,继续哺育和扩建九巷蔬菜批发市场,且为全县的第一要务。让蔬菜市场为支点,经济规律为杠杆,来撬活寿光经济。
  在筹划经济坚冰仍未完全破除的1986年,“市场”两字仍让不少人有冒险之感,有人小心提示王伯祥:大搞“市场”究竟行不行?搞出事来谁负责?王伯祥通过深思熟虑后来,想法简朴却坚定:“只要百姓能从市场上挣到钱,哺育这个市场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