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综合性医院对手足口病的护理
沈莉芬 【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8-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发热、手足斑丘疹及综合性医院对手足口病的护理
沈莉芬 【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8-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发热、手足斑丘疹及口腔疱疹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源为现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2009年我院手足口病的儿童日见增多,由于此病传染性较强,引起家长的恐慌。2009年5-9月到我院儿科就诊疑似患儿达800余例,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548例,其中住院2例,留观患儿156例,在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390例,。经过我们精心治疗与护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9年5-9月我科共确诊手足口患儿548例,均符合《手足口诊疗指南(2008版)》。在门诊输液治疗的390例中,男228例,女162例,留观的156例中,男75例,女81例,年龄6月-7岁,手足臀部全部有皮疹;伴发热(≥℃)364例,伴疱疹性咽峡炎的254例,伴支气管炎138例,伴支气管肺炎的15例,伴腹泻的14例,头痛,呕吐2例。
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用抗病毒治疗(口服四季抗病毒或补液丽科伟等),因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拒食者及腹泻者,予电解质支持;高热者,遵医嘱予物理化学降温。2例住院手足口患儿,全是男孩,均伴有头痛,年龄为19月及2岁。予输注丙种球蛋白,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对症治疗。
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留观及门诊输液的手足口患儿在5-10天内全部治愈,住院的2例,住院天数分别为7天,10天,后治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2 护理
21 规范流程:我院有专门诊治手足口的隔离场所。预诊处,做好宣传教育,对疑似手足口的患儿发放一次性口罩并指引其到指定诊室就诊。做好疫情监测,统计疑似及确诊病例并上报院内感染科。
消毒隔离: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我院首先严格管理传染源,手足口患儿与普通患儿分开诊治,其次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医务人员、陪护、患儿),再次保持环境整洁,每日多次对诊疗区及固定实施用含氯消毒剂和三氧消毒仪器消毒处理,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经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倾倒。
病情观察:本病发展迅速,患儿语言沟通困难,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对输液患儿,每30-60min巡视一次,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观察T、P、R、BP及意识;呕吐频繁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观察患儿头痛变化,若患儿呕吐频繁,头痛剧烈、易烦躁等,及时通知医生。
对症护理[1]:(1)皮肤护理: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勤换衣服,衣着应宽大、柔软;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安尔碘或1%龙胆紫等。(2)高热护理:观察体温变化,每2h测温一次,39℃者可每隔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