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从词律谈诗词意境美的营造_诗词中的意境出于外有外在景物营造
摘要:李煜词虽历尽千年仍能表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的词作创造了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意境之美。而李煜词意境之美,正以音乐为准度来写词,故称为"依声填词"。词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调、字数、句式、片、平仄、韵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词体格律的复杂和严密,依声而填的词表现出形式精巧、韵味独特的特点,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也成就了它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中形式最完美的地位。
李煜是南唐的后主,据史籍记载,李煜有较深的艺术素养,他精于音律、才高识博,其文有汉魏风。因此,李煜才能做到依声填词,词作才能达到声韵与音乐的和谐,创造出独特的韵律美,并由此形成动人心弦的力量。下面,笔者将从句式、词牌、平仄、用韵四个方面浅析李煜词的韵律美,并从中探究词律对营造诗词意境美的作用。
涂宗涛先生在《诗词曲格律纲要》一书中谈到:“词既然是配燕乐的歌词,那么每首词就有它自己的腔调,也就是词调。每个词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词调必须依据宫调来定律。不同的宫调往往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气氛。”这里的“词调”指的其实就是词牌,词牌是词调的名称。词从最初兴起之时至宋代初期,调名就是词题名,词的内容和调名完全相合。所以,当词人们在现实中获得某种深刻的感受或产生强烈的情绪、试图以词的形式表达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选择词调,即词牌。词牌繁多,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富于个性的声情和关于声韵格律的规定。词牌与文情有着密切的关系,词的文情必须与词调的声情相一致,某一类词牌只适宜表现某种内容,不宜混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乐谱的失佚,词的内容逐渐与调名无关,只是标志某首词用的是什么词调而已。不同的词牌可以传达出不同的的意境,从令引近慢到小令中长调,词调众多,意象万千,意境纷纭。
如李煜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燕乐曲。上下阙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音韵较密的词调。句式以七言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与五言各两句。这样就形成了流畅而又柔婉、激越而又低回的声情,表现出了词人惜春悲秋、咏物述志的情感,并由此向读者隔空传达的意境之美。又如《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临江仙》亦是唐代教坊曲,所配的为中国传统的清商乐。此调最早见于敦煌曲子词,此调内容广泛,可用来表达登临思乡之情,也可用来抒写伤世之感。又如声情低抑,宜于表现凄婉情绪的《阮郎归》等。但词调的声情不能绝对化,宋代中后期就出现了“哀声歌乐词,乐声歌怨词”(沈括《梦溪笔谈》卷五)的现象。后来的词牌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