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社会交往能力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 . 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让幼儿在游戏中 得到发展健康面。 例如在游戏中会涉及到角色分配、材料分配等问题,在这个时候幼儿 如何进行分配,如果产生冲突会如何解决。
(3) 友好行为:包括分享、助人、谦让等方面。能否与同伴建立 和谐的关系,友好相处主动、自觉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能把自己的 心爱之物拿出来与同伴分享等等。
(4)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礼貌、遵守规则、爱护公物及他人 物品、维护环境整洁等方面。初步养成讲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爱护 公共财物及他人物品等文明行为习惯,能遵守游戏规则,按照社会行 为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整理出引发这些行为现状的原因 因素再得出教师所力所能及的且有效的指导策略。
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再结合更多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对 角色游戏的研究还是比较关注的,但仍然存在部分不足:1、研究的 对象大部分是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类型比较丰富,材 料比较丰富,但其实恰恰是中班幼儿更加需要得到关注。
2、研究内 容的大部分都是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材料的投放、教师指导策略等, 对角色游戏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发面的研究较少关注。角色游戏 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其实是存在影响的。3、从已有的文献研 究中可以看出,有关影响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的因素的结论比较多,本 次研究可以从中借鉴得出最有可能影响幼儿角色游戏中社会交往行 为发展的原因。总的来说,本研究是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主要研 究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最后得 出有效的指导策略。
(三) 相关概念界定1•角色游戏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 . 角色游戏又称创造性游戏,是指学前儿童以 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模仿和想象,借助生活经验和游戏材料,通过 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周海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M]••上 -13.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 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成人的交 往以及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两种基本形式。
(四) 研究创新点 创新点在于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经过整合 决定通过对游戏的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交往中的友好行为以及交往 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四个方面的观察来研究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社会 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对这几个指标界定相关的研究方面来研究现状 交往态度包括:主动交往、被动交往以及相互交往;
交往能力包括:合作、轮流与等待、解决冲突、游戏组织; 友好行为包括:分享、助人、谦让; 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礼貌、遵守规则、爱护公物及他人物品、 维护环境整洁等。之所以选择这四个方面,是因为这四个方面比较笼 统的概括了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的社会交往能力中应该观察注意到 的东西,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观察研究,就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幼儿 的情况,然后就可以针对这些情况总结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存在的主 要问题以及造成这些情况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让研究的结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