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水田园诗鉴赏活动目标: (1) 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2) 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1)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诗知识点(2) 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5) 诗境: 淡泊闲适、优雅飘逸、安谧美好、清新自然、恬静淡雅、幽深僻远、幽清明净等(6)语言:清丽洗练、清新自然(7)表达技巧:结合感官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声色等),多用白描和衬托 (3)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4)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实战演练 1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问题: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 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 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 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实战演练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 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 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在画人的眼里, 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神态安逸,闲情潇洒,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实战演练 3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 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 瀑布滩雷只卧听。[注] 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 1832 -1916 ) 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问题: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历经沧桑后的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实战演练 4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参考答案: 远近结合: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色彩鲜明: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 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白鹭作为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 在《积雨辋川庄作》诗中表现为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雨作为一种意象,主要是用来营造宁静、恬淡环境气氛。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用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 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人笔端, 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感情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