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四年级阅读及答案 (2).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年级阅读及答案 (2).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22/6/8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年级阅读及答案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逗人喜爱的黄燕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
13、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 填空。 
(1)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      ,后来他漂泊流浪,      、      、 
      、      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 
(2)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                                  。他写《悯农》是为了                       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 
(3)“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                               
2、 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 
(1)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2)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 
(3)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 
(4)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 
(5)称赞不止。(          ) 
3、 读了李绅写诗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写什么?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参考答案】
(1)寺庙里;竹林、渔船、土地庙、破牛棚;生活十分艰苦
(2)他亲眼看见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十分热爱、同情劳动人民。(3)写作态度很认真。
2、风餐露宿  千锤百炼  置之度外  短小精悍  赞叹不已
3、学****应该像李绅那样,不怕艰苦,刻苦认真。
---------------------------------------------------
14、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