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部长通道”:想说爱你不容易.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长通道”:想说爱你不容易.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7/4/29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长通道”:想说爱你不容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部长通道”:想说爱你不容易人民大会堂北门到大会会场,约有百米,每年两会期间的人大全体会议, 国家各部委的“掌门人”几乎都会从北门进场, 因此, 这条通道也被媒体人称为“部长通道”。这条“部长通道”是全国两会上各家媒体的必争之地。或是尖锐的问题、舆论的关切, 或是部长们权威的回答、幽默的应对, 很多都是发生在这条“部长通道”上。作为多次参加两会的记者,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发生在这条神秘通道的变化和记者们的故事。新进步:从生拉硬拽到引导受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跑我追”、“生拉硬拽”式的“追访”, 一直是部长通道上的采访形式。记者往往是把部长“扭”或者“架”到发言席接受采访, 或是摆出必须接受采访才能走的架势, 这样部长才会乖乖“就范”。有一年者“强行”拖到发言席。 2013 年,我的同事赵倩也因一天内拦下 10 位部级官员,被称为“拦部姐”。但去年开始,拦部姐“失业”了――全国人大新闻组为了维持现场秩序, 拉起了秩序线, 并设立了采访台让部长们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其实在去年, 部长通道上就出现过“部长排队等候答记者问”的情况: 2 先是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北厅安检处“排队”。他的前面是则在等着正接受采访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李立者们挥挥手,走进会场。“最早的时候是和东门一样, 大家随便来, 经常出现部长退不了会场的情况。有些想采访的又采访不到。”全国人大新闻组工作人员介绍,早些时候现场非常乱, 他们是负责保护部长, 把部长护送进会场和护送出会场。 2008 年, 提出来要设立秩序线。在 2009 年, 就有了话筒架。 2010 年时,开始请记者出来邀请部长。工作人员表示,后来还是发现有问题,记者邀约部长采访有时候会对部长生拉硬拽,不太雅观,感觉不是很妥当, 所以这两年又开始考虑跟部委沟通, 也跟领导沟通, 由工作人员引导部长过来接受采访。今年, 为了避免出现部长“扎堆”进场错过媒体采访机会, 两会工作组提前和部委进行了沟通, 希望分批进入, 以便让媒体采访到更多的部长。由全国人大新闻组工作人员引领部长受访,开始成为一种新常态。“拦部”的目的, 是为了让平时难以见到的部长们接受采访, 透露更多有关者“拦部”,也可以让部长主动开口发言,当然是一种进步。说变化:几乎每天都有部长专场新闻发布会但这对记者来说也是一种新挑战。如果我们分析部长通道的位置可以看到: 进入北门, 过安检, 第二道门内摆着政府工作报告等材料, 现场有工作人员为人场的政协委员和部长们发材料。 3 再往里走, 一条不太宽的红地毯从入口处一直连接到入会会场上二楼的台阶, 紧挨着红地毯的芹手边拉着媒体秩序线, 在靠近人厅中间位置摆着媒体采访台。 或右手边的人片通道入场, 他们集中入场时,有时候也很难发现部长们的身影。关于北大厅媒体区的没置,全国人人新闻组的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解释: 要考虑大厅空间以及进入会场的通道, 门口要发义, 所以媒体区不能靠着入口,容易堵。但是如此一来,要发现部长又增加了难度。为此, 今年两会期间, 很多部委都针对热点问题召开了专场新闻发布会。从 3月6 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部委召开场记者会。工作人员表示, 这些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