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王阳明心学与《大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阳明心学与《大学》.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6/8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阳明心学与《大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阳明心学与《大学》
王阳明心学与《大学》
□ 毕宝魁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到北宋时逐渐被重 视,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将其和《中庸》从《礼记》中独立 出来,再将其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之为“四书”。又 为之作注解,这便是朱熹大学》中,成为他心学的核心。王阳明对于《大 学》的三纲都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形成自己的学说体系。
面我们便依照三纲的顺序进行简明的解说,窥察其心学 的最核心内容。
关于“明明德”
王阳明认为,修养高的人和宇宙精神本来就是一体而 不分彼此的。他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分尔我者,小 人矣。大人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 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 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 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与孺子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 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而 与鸟兽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 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而不昧者也,是故谓 之明德……是故苟无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 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 也。”
大人的精神境界和天地万物是融为一体的。那么就会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如果一分彼此你我就是小人 了。这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不是有意为之的,而是 人心的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人的根本就是这 样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的。然后他举例说明,如果看见小 孩要掉井里,无论什么人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种心是 与生俱来的,是天性。“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而 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这句是结论,大意说:这是植 根于天命的人性,是自然神灵鲜明而不暗淡的,因此就叫 做明德。这种天性如果不被遮蔽不被扭曲就是“明明德”。 “德”字的本字是上下结构的“直心”,“直心”就是纯洁直白的 心灵,保持这种纯洁直白的心便是明德。
关于“亲民”
“亲民”在以前传统解释中都是“新民”,意思是使民 “新”,教诲百姓不断进步的意思。王阳明则完全颠覆这种解 释。他说:“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 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 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 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 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君臣 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神鬼鸟兽草木也,莫不 实有以亲之也,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 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王阳明没有把“亲”字解 释为“新”,而是直接用本字来阐释经文,实有高明之处。因 为当时有“新”字,如此关键的地方,何必不使用本字而用通 假字呢?而把“明明德”解释为“体”,把“亲民”解释为用,也 很有见地。这样,“明明德”便是人性本来和宇宙万物是相通 的,一致的,而把这种人性广泛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会
发生作用。体用相互发生关系,体是用的根,用是体的花 果。
关于“止于至善”
对于“止于至善”的阐释,是王阳明学说最有情味也最有 价值的部分,值得我们深思。他说:“至善者,明德、亲民 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 善之发现,是乃明德之本体,而所谓良知者也。至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