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青年小伙 2022/6/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九年级化学(huàxu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huàxu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fēnzǐ)和原子
一、: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那么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
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表达〕: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表达〕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表达〕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一个***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弧线表示电子层
+17287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填充的电子数
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到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He为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类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4〔H:1〕=8〔He:2〕得失电子趋势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到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易发生化学反响极难发生化学反响性质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定。: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响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响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
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如Na+


〔钠离子〕、Ca2+〔钙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