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培养创新能力》.ppt

格式:ppt   大小:3,02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培养创新能力》.ppt

上传人:相惜 2022/6/8 文件大小:2.9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培养创新能力》.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未来竞争力
杨振富
家庭教育讲座
整理课件
一、独二代将肩负沉重的压力
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是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他们也进入了“而立之年”,他们的孩子同样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被称为“独二代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未来竞争力
杨振富
家庭教育讲座
整理课件
一、独二代将肩负沉重的压力
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是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他们也进入了“而立之年”,他们的孩子同样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被称为“独二代”。
独二代成家后有可能是8-4-2家庭,将面临抚养12位老人的局面。
整理课件
1-1. 科学时代的特点 速度 变化 危机
独二代孩子处于一个社会发展更加快速、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他们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整理课件
1-2 独二代将面对的竞争制高点
一、知识结构合理化
既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做到专与博的有机统一。
二、能力多样化
适应能力 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 国际交往能力
三、身心健康化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个性化
21世纪的人才所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整理课件
表达能力
创新、探索、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
对策是:学****改变,创新。
电脑、英语、开车是21世纪的必备技能,
最主要的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素养。
1-3 适应社会的需要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整理课件
1-4 钱学森之问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整理课件
1-5 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会是怎样: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以色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0位,中国去年获得一个文学奖。
锻炼想象力、创造力的方法之一就是经常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性的动手制作。
整理课件
1-6 大学生就业民工化
我国目前平均每年约6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竞争上岗”环境中,有“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走进车间、农村,与农民工同工、同酬、同吃住。这叫“大学生民工化”。
我们的后代应该培养成什么?起码不能培养成“大学生民工”!
今年有近100万高中毕业生不参加高考。
整理课件
1-7 独二代教育的误区
独二代孩子的优点:学****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勇于自我表现,不怯场。见多识广。智力方面远好于上一代人。
误区1 隔代抚养成风
误区2 望子成龙心切
误区3 存在社交问题
误区4 盲目攀比之势
误区5 逆反心理严重
误区6 无能教育打骂
误区7 过度保护反常
误区8 挫折教育稀少
误区9 体育锻炼不足
误区10自我中心显著
整理课件
1-8 行为养成****惯****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家长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每天在影响着孩子的行动,而这些行动促成他们的****惯****惯又塑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性格将决定他们选择不同的命运。
良好的****惯
1. 专心
2. ***
3. 好奇
4. 创新
这些良好的****惯都可以在科学实验和动手操作中逐步锻炼出来。
四个****惯中最重要的是创新。
整理课件
如何培养创新的****惯
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
拿破仑竖鸡蛋的启迪。
科学实验和科技制作能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惯,可以使孩子从小就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整理课件
二、从小具备科学素养必将受益无穷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接受科技教育,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可能学****成绩不是最高的,由于他们的科学素养好,潜能是非常大的,这些人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反而更容易成功。
科学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未来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而从小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必将受益无穷。
科学素养好的孩子参加工作后的表现。
整理课件
2-1 科学素养的形成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多种教育方法的结果,仅靠单一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
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来养成。儿童只有通过探究才能认识并掌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