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塔吉克,世界屋脊上的雄鹰.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塔吉克,世界屋脊上的雄鹰.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7/4/29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塔吉克,世界屋脊上的雄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塔吉克,世界屋脊上的雄鹰帕米尔,鹰的一种使命悬崖上划过的高鸣,唤醒亚洲之巅的春天唯有在帕米尔深处,鹰才完整地命名自己叼着一把生锈的突厥刀影,头顶人间王冠巡视着一场场战争留下的伤疤或者,将驯化后的臣服留在塔吉克人的手背上让他们的职业薄上,写出另一种骄傲这帕米尔高原之王,傲视众多生灵生命最终的凌厉一划,拒绝掌声一场没有观众的谢幕,被雪峰记录羽翼飘散,神伤的诗句尾随而至体温未散的翅骨,走向手工艺者的作坊出牧的少年,谁能没有一把骨笛相随那是他们对鹰的一种礼敬就像我在塔吉克人的石头房借宿时通过一首诗歌,完成一次发自内心的仰视从红其拉甫口岸进入瓦罕走廊的中国路段, 夏天, 路边的山坡上会有一群群放牧者, 他们就是生活在中国海拔最高处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塔吉克族。 2 “塔吉克”一词为波斯语,意思是“戴王冠者”。夏天来到这里的游人, 能听见塔吉克族牧民用鹰笛演奏的天籁之音, 能看见塔吉克人的放牧生活。我到达这里时正值冬季, 塔吉克族牧民大多开始在家中“窝冬”了。走近瓦罕走廊公路东侧的塔吉克族牧民点时, 随处可以看到牧民房子前的石头墙上, 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粪饼, 房前的空地上也垒着一堆堆粪饼。这里的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空气稀薄,奇寒缺氧,树木无法存活。若将煤炭运输到这里, 价格可能比金子还贵, 牧民根本用不起, 牧民们只能用粪饼做生活燃料。因此,在塔吉克族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看一个人家富足不富足,就看他家的粪饼有多少。”走进村子, 看见男人们大多头戴黑绒面的羊皮帽子, 上面有塔吉克族女人绣的各种图案。女人们则大多头戴圆筒羔羊皮帽, 上面同样有着刺绣, 帽子后檐缝着一个加缀小银链的布帘。她们的耳朵上戴着大大的耳环,脖颈上戴着各种项链, 腰间系着五彩缤纷的腰带, 身上穿的多是大红大紫的绒呢连衣裙。这些装扮在远处雪峰的映衬下, 使塔吉克族女性显得格外美丽。车子在崎岖的路上沿瓦罕吉尔河朝瓦罕吉尔达坂前行。当我带的海拔表显示 5000 米的高度时, 眼前出现了一处 米高的废弃的“巩拜孜”(汉语意为“驿站”) 。这处周长 米、墙基厚 米的驿站,是一个方基圆体锥形顶的土木结构建筑物, 房基长、宽各为 4米, 原是为了纪念从这里引进佛学的僧人而建。由于年久失修, 顶部已局部塌陷。驿站后面则是一块开阔地, 站在这里向西望去, 能清晰地看到木孜吉利嘎冰谷, 沿着那条峡谷, 可以抵达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盆地。再转一下角度, 驿站 3 西南方则是平缓的瓦罕吉尔峡谷,沿着这条山谷可达阿富汗。古老的驿站充满着谜团, 我在这里开始追问: 那些石墙是如何用牛羊抑或骆驼的奶和泥浆砌起来的?大量的盘羊角是什么人堆放到这里的? 驿站为何门朝向北方而不顺着走廊方向朝东或朝西?在搞清楚驿站的地理位置后, 我才明白, 无论是穿越瓦罕走廊前往阿富汗、印度, 还是穿越木孜吉利前往费尔干,这里都是必经之地。处于十字路口的“巩拜孜”曾经带给这里繁忙的景象, 也给驿人带来希望与休整。而那些翻越帕米尔高原要进入中国境内的穆斯林――最早的传教者, 同样要经过这里, 走进这个昔日的驿站休整。从瓦罕走廊走出,塔吉克人的房子逐渐多了。问起他们的族源历史, 几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后来, 我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民族文化艺术中心二楼的展厅里, 通过观看出土的文物及相关资料, 才依稀整理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