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仨》读书笔记
最早对于杨绛先生的认识,只知道她是我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的《围城》很早就仔细读过,留下了很深的记忆。近几年对于杨绛先生的了解也只是通过一些读物中摘抄先生的精典语录而得之,其中不乏精僻之语句——“你的问题主要在《我们仨》读书笔记
最早对于杨绛先生的认识,只知道她是我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的《围城》很早就仔细读过,留下了很深的记忆。近几年对于杨绛先生的了解也只是通过一些读物中摘抄先生的精典语录而得之,其中不乏精僻之语句——“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是的,读书,要了解先生就必须走进先生的文字,那里有她的思想,她的感悟,她的喜怒哀乐,她的世界。
读到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不是一部什么大作,准确地说是一部有关一家三口(钱钟书、杨绛、钱媛)亲情回忆录,一些有关发生在“我们仨”之间的故事,杨绛先生写下这本书时已是92岁的高龄。可以想像,当时的先生是如何在一个一个无眠的夜晚,守着一烛灯火,青瘦的手指,紧握笔端,在纸笺上追忆着,属于他们三人的过往,甚至我都能清晰地听到先生的笔尖碰触稿纸发出的沙沙响声。
透过文字,我看到一个近百岁老人,走过漫长的岁月之河,经过事业、家庭的多次变故乃至生命中至亲至爱亲人的离去,她那痛彻心痱的悲伤,无限绵长的思念与常人所不及的坚强。在书中,先生用梦境来回忆“我们仨”在一起发生的生活小事,而那些小事就像一颗颗随意散落的珍珠,先生质朴的文字与细腻的情感交织成线,连接起一串为之想念,为之欢喜,为之动容的项链,让我感动到至今,难以忘怀。
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先生总是用平淡的语调,简单的文字,无尽的思念,娓娓道来,像秋日落叶,像冬日暖洋,透着温暖,透着深情,透着智慧。甚至“文化大革命”那段回忆,先生也总是淡然的,无不呈现出先生对那段岁月的接受与适应。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杨绛先生常常都要去古驿道旁的船上看望自己的丈夫(钱钟书),每次都会地经过那段特别难走的古驿道,先生这样写到:“堤上的杨柳开始黄落,渐渐地落成一棵棵秃柳。我每天在驿道上一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