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40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6/8 文件大小:4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朝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化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沿,慢慢地注入试剂,倾注达成,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一直保持橡胶乳头在上,省得被试剂腐化
d、滴管用毕,立刻用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够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不然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晌,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晌,水柱其实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平均受热,再集中加热。(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高出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平均受热,尔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而且时时地上下搬动试管,为了防备伤人,加热时切不行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页脚内容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沿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沿“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依旧污浊的可能原由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沿③滤纸破坏(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备因为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凑近蒸干(或出现很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节余水分蒸
发掉,以防备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刻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冲洗:(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实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冲洗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行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冲洗,再用水冲刷。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刷。(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够乱放,试管冲洗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研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解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
O
N
CO
稀有气
其余气体和杂质
2
2
2


体积分
21%
78%
%
%
%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页脚内容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优异
c、现象:有大批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杂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够燃烧,难溶于水
e、研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由: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整
②能否用铁、铝取代红磷?不能够原由:铁、铝不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取代红磷?不能够原由:产物是气体,不能够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若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介入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伤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增富强气质量监测,改进环境情况,使用干净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办理过后才能排放,踊跃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独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氧气与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