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浙江铁路金迷途
舒 琛 2万亿的铁路投资规划和呼声渐高的体制改革方案,让民营资本对铁路项目投资有了更多期待。“新36条”中“探索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提法更令不少人蠢蠢欲动。
然而,探路者出师不利。在2010年7月29日归。铁路投资的长周期、低回报以及现“网运合一”、“统收统分”的铁路运营分配体制,让大多数机构望而生畏。同样却步的也有民营资本。“回报率是低了点,浙江这边创投的平均回报率一般都在12%以上,铁路可能只有6%到8%。但铁路的收益很稳定,所以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到现在市面上只有失败的例子,民企被搞怕了。”上述业内人士提及了衢常铁路案。2005年,浙江衢常铁路作为铁道部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引入了民营企业投资。当时民企光宇集团持股34%,并拥有一票否决权。但到2006年8月,光宇集团放弃了增资扩股的机会,%。一年后,衢常铁路通车,光宇集团却将5000多万资本全部退出。“光宇集团一开始是想独资修铁路,主要是为了下面水泥厂的运输,但铁道部不批。后来也是和地方上一起动了很多脑筋,让步后才总算有机会参股进去。没有控股权就没有经营权,而且当时和铁道部是有约定的,铁路建成后,铁道部想回购就可以回购。这是体制的原因,民营投资风险很大。”该人士补充。
为了尽早筹建基金,在其后一年的谈判中,铁投集团逐渐做出了让步。从最终与中银集团的合作内容中可以看到:一者,铁投集团放弃了对管理公司的控股权。中银投资在管理公司持股65%(拥有3名董事会席位),浙铁投资持股35%(拥有2名董事会),由中银投资的田晓韧担任董事长之位。二者,基金也不再强调针对铁路项目的投资重心。命名为中银投资浙商产业基金。突出服务浙商的概念。
在基金的定位和行业选择上,裘政也未再提及铁路概念:“这是浙江省级的产业投资基金,肩负了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所以会依托浙江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去选择投资行业,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把行业带动起来,达到提升整个产业的目的。同时也会考虑做些行业的横向并购,和产业链的纵向整台。像海洋经济、消费品制造、医疗生物、信息文化、新兴服务业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以浙江为立足点,但不会限定必须在省内投多少比例的资金。”
“项目渠道基本来自中银这边。因为是整个中银系统的一个投资基金,所以总行也有个要求,把全国各地的中银分行都号召起来推荐项目。同时背后还有中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直投业务三业的资源提供支持。所以从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角度,资源和能力优势也非常明显。”裘政说。
新基金的中银资源背景和市场化专业运作团队吸引了民营企业的热情加盟。照原计划,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中银集团和浙铁集团已分别出资10亿元,其余向民营资本开放。“照《公司法》有25亿就可以运作了,我们也没预想到募得会那么快。从戚立大会到现在一个多月,意向性资金已经超过50亿。现在就是要审核这些投资者的条件,希望能择优进入。”
据了解,在成立太会上,基金分别与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浙江恒逸集团、浙江中策橡胶,开元旅业集团、东银实业等民营企业签署了基金投资人合伙意向及战略合作协议。
亏损自负的条件退让
据业内人士的说法,铁投集团曾提出代表浙江省政府出资的这10亿元,要投资于铁路项目,但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