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超级病毒埃博拉在西非疫情.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级病毒埃博拉在西非疫情.doc

上传人:WonderC 2022/6/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级病毒埃博拉在西非疫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超级病毒埃博拉在西非疫情
超级病毒埃博拉在西非疫情
美联社报道,无国界医生组织20日称,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的爆发已经“完全失控”,目前已造成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330多人死亡。此前埃博拉病毒的致死人数的最高纪录是197_年间间隔,可持续2天至21天。
诊断
在做出埃博拉病毒病可能诊断前应当排除的其它疾病包括:疟疾、伤寒、志贺菌病、霍乱、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立克次体病、回归热、脑膜炎、肝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感染可通过若干类型的检查在实验室获得明确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抗原检测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病人样本具有极端生物危害风险;只有在最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条件下才可进行检测。

预防和治疗
尚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特异性疫苗。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 但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
重病病人需获得重症支持医护。病人往往出现脱水,需要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进行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目前正在对新的药物疗法开展评估。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在非洲,人们认为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与小项圈果蝠,可能属于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因此,埃博拉病毒的地理分布可能与果蝠的生长区相重叠。
动物中的埃博拉病毒
虽然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属于人类的感染,但他们并不被视作贮主,而像人类一样属于意外宿主。1994年以来,在黑猩猩和大猩猩中已见到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属种引起的埃博拉疫情。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菲律宾饲养的猕猴(食蟹猴)中以及从菲律宾于1989年、1990年和199_年进口到美国的猴子中以及于1992年进口到意大利的猴子中引起过严重埃博拉病毒病疫情。

自2022年以来,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菲律宾和中国猪群发生的几起致命性疾病疫情中被发现过。有报道称,在猪群存在无症状感染,试验性病毒接种已经表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并不能在猪群中引起疾病。
预防
在家畜中控制埃博拉雷斯顿
尚没有针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动物疫苗。对猪或者猴子饲养场实施常规清洗和消毒(用次***酸钠或其他洗涤剂)应当有益于病毒灭活。
如怀疑出现疫情,应当立刻对饲养场实施检疫。可能需要对受到感染动物实施宰杀,并密切监视动物尸体的埋葬或者焚化,以减少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限制或者禁止将动物从受到感染的饲养场转移到其它地带,这样可减少疾病的蔓延。
由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猪群和猴子中的疫情要早于人间感染,因此必需建立用以发现新病例的主动性动物卫生监测体系,为兽医和人类公共卫生当局提供早期预警。
减少人感染埃博拉的风险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人用疫苗,提高对感染埃博拉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个人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这是减少人类感染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在非洲,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时,应将减少风险的公共卫生宣教内容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人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当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减少社会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而带来的人际间传播风险,尤其是与其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埃博拉病人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探视住院病人以及在家照顾病人之后,要定时洗手。
受到埃博拉影响的社区应使民众了解疾病本质以及疫情控制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问题。死于埃博拉的病人应当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由于非洲的养猪场中有果蝠,因此这些养猪场对于感染的扩散具有作用。应当采取适当生物安全措施来限制传播。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而言,公共卫生宣教内容应当侧重在因不安全的畜牧业和宰杀做法以及不安全的使用新鲜血液、原料奶或者动物组织而导致的猪与人传播风险方面。在处理染病动物或其组织以及宰杀动物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服。在那些已经在猪群中报告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肉和奶)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在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埃博拉病毒的人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
由于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人。因此,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确保针对所有病人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与感染物质存在溅污其它接触的风险情况)、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