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鱼儿有没有耳朵 [鱼儿在耳朵里记日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鱼儿有没有耳朵 [鱼儿在耳朵里记日记].docx

上传人:圭圭 2022/6/9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鱼儿有没有耳朵 [鱼儿在耳朵里记日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鱼儿有没有耳朵 [鱼儿在耳朵里记日记]
鱼儿每天在耳朵里记日记  随便一条鱼,如何确定它的年龄?根据它的大小判断?例如一岁大的金枪鱼与一岁大的鲸鱼是没法比的,因此根据鱼儿的身体大小









鱼儿有没有耳朵 [鱼儿在耳朵里记日记]
鱼儿每天在耳朵里记日记  随便一条鱼,如何确定它的年龄?根据它的大小判断?例如一岁大的金枪鱼与一岁大的鲸鱼是没法比的,因此根据鱼儿的身体大小很难估测它的年龄。告诉你两个巧妙又简单的办法:鱼儿的鱼鳞和耳石像树的年轮一样,有一圈一圈的轮线,数一数这些年轮,就可以确定鱼儿的年龄了。更绝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鱼儿的耳石每一天都会有一条标记,好像鱼儿每天都要在耳石上留下记录一样。
  耳石是鱼类内耳的白色结晶状物质,由蛋白质和碳酸钙组成,具有听觉和平衡身体的功能。不同的鱼,耳石的大小、形状都不同。一般情况下,经常在暗礁和多岩石的海域穿梭的鱼儿,例如豉鱼,耳石较大。在宽阔的海域直线游走的鱼儿,例如金枪鱼,耳石就小。飞鱼的耳石异乎寻常的大,这可能与鱼儿平衡身体的需要有关。同一种类的鱼,耳石有一些共同的形状特征,通过这些,可以鉴别出哪些鱼是一个种类。
  耳石随着鱼的生长也在生长,但是不同的季节,一天内的不同时候,生长速度都不同,长出的耳石致密程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年轮和显微镜下可见的日周轮。
  鱼儿的日周轮在1971年就被发现了。当时美国耶鲁大学的地质学家把耳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1010倍的显微镜下,日周轮是明暗带组成的同心圆,每个日周轮包括一圈明带和一圈暗带。在50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明带是碳酸钙沉积缓慢的区域,主要由纤维蛋白组成,暗带则是碳酸钙沉积较快的区域,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针状结晶。










  光照下,鱼儿才能在耳朵里记日记
  鱼儿在一天内有不同的碳酸钙沉积速度,这是受什么影响造成的呢?科学家推测,这很可能与鱼儿的一日三餐有关:吃含钙的食物多,沉积的碳酸钙就多。研究发现,日周轮的形成受光照周期影响。实验设计早上8点开灯,晚上8点熄灯,结果发现,明带形成的时间总是在开灯之后2~3小时,然后就是暗带形成。暗带较宽,形成的时间较长。即使改变喂食的时间和食物的种类,耳石日周轮形成的模式也不变。但是,若将开关灯的顺序对调,则明带与暗带形成的时间顺序就会跟着改变了。
  由此可见,日周轮的形成与光周期是同步的。也就是说,耳石是在天亮前后形成明带,2~3小时之后再形成暗带,如此日复一日有规律地生长,形成了日周轮。至于它为什么与光照周期有关,科学家推测,应该是光照影响鱼儿的内分泌和体内的某些激素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