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因果关系的定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10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因果关系的定义.docx

上传人:pppccc8 2022/6/9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因果关系的定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因果关系的定义
本文源自“新控制原理” 。更早的叙述可从(1)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 1993年4期1-14页“寻求因果联系的七种方法” 一文;(2)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宏观经济归纳分析” 1996年一书;(3)不出现在K时刻,则A也不出现在K时刻。
或者也可以这样表述:
A出现在K时刻,则3也出现在K时刻;
A不出现在K时刻,则3也不出现在K时刻。
其联合真值表定义是:
B
A
“若3则A ”
A
B
“若A则3 ”
1
1
1
1
i
1
1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1

这里,在“若3则A ”中,称3为前件而A为后件;反之,在“若A则3”中,称A 为前件而B为后件。
3为前件、A为后件的真值表:
(1)3为真,A为真;“若B则A”为真。
(2) B为真,A为假;“若B则A”为假。
(3) 3为假,A为真;“若B则A”为假。
(4) 3为假,A为假;“若B则A”为真。
A为前件、3为后件的真值表:
(1)A为真,B为真;“若A则3”为真。
(2) A为真,3为假;“若A则3”为假。
(3) A为假,B为真;“若A则3”为假。
(4) A为假,3为假;“若A则3”为真。
则上述关系可用符号“ n ”表示如下: 或者是:
A\k^B\k' \
由于二者同时发生在K时刻,我们也可以简记为:
B => A, B A-,
或者是:
A=> B, A => 3。
这里,公式来源于“真值表取1的行”。
显然,上述定义也等价于说:A是3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也即3是A在必 要且充分条件意义卜'的征兆。
这类因果关系用符号也可表示为A = 3 ,意味着二事件或现象在因果关系上等价或因 果等价。
二简单事件或现象的征兆分析,便可按上述定义进行。
例6. 1. 1分析作用力(3)与反作用力(A)二现象的因果关系。二现象的因果关系 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下:
B
A
“若3则A ”
有作用力
有反作用力
"若有作用力,则有反作用力”为真
有作用力
没有反作用力
"若有作用力,则没有反作用力”为假
没有作用力
有反作用力
"若没有作用力,则有反作用力”为假
没有作用力
没有反作用力
“若没有作用力,则没有反作用力”为真

或者是:
A
B
“若A则3 ”
有反作用力
有作用力
“若有反作用力,则有作用力”为真
有反作用力
没有作用力
“若有反作用力,则没有作用力”为假
没有反作用力
有作用力
“若没有反作用力,则有作用力”为假
没有反作用力
没有作用力
"若没有反作用力,则没有作用力"为真

结论:“作用力”是“反作用力”在必要且充分条件下的征兆。也可以说,“反作用力” 是“作用力”在必要且充分条件下的征兆。
例6. (3)与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A)二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现象的因果关系按其真值表定义分析如h■:
B
A
“若3则A ”
是近视眼
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
“若是近视眼,则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为真
是近视眼
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
“若是近视眼,则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为假
不是近视眼
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
“若不是近视眼,则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为假
不是近视眼
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
“若不是近视眼,则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为真

或者是:
A
B
“若A则3 ”
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
是近视眼
“若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则是近视眼”为真
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
不是近视眼
“若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则不是近视眼”为假
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
是近视眼
“若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则是近视眼”为假
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
不是近视眼
“若景物不聚焦于视网膜前,则不是近视眼”为真

结论:“近视眼”是“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在必要旦充分条件下的征兆。也可以说, “景物聚焦于视网膜前”是“近视眼”在必要且充分条件下的征兆。
6.
“ A是3的在必要条件意义下的征兆”或者说“3是A的在充分条件意义下的征兆” 系指在一个给定的因果系列中,
(1) 3出现在K时刻,则A也出现在K时刻;或者
(2) A不出现在K时刻,则3不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