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赵氏孤儿.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赵氏孤儿.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2/6/9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赵氏孤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壮美
200811711 路远
【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剧。本文通过剧作对崇高人性的刻画,对戏剧冲突的表现,来分析《赵氏孤儿》悲壮审美意蕴的表达。
【关键词】《赵氏孤儿》 悲剧 可能的事物突然变成了正常环境。” 安托南·阿尔托《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戏剧出版社1993年1版
在冲突发展到极致之际,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才会凸显出来,并且经受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变得光彩夺目。《赵氏孤儿》之所以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就在于剧作至始至终营造了极致的善恶与忠奸、正义与邪恶的对比,极致的紧张生动、悲壮崇高的况味。正是在这样黑白分明的强烈对照中,作品的极致之美才从至善至恶的情境中体现出来,作品才具有壮烈昂扬的蕴藉。同时,悲剧英雄形象动人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审美内涵得以烘托出来,悲剧的美学品格也从而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三. 悲壮审美意蕴
 “为了解决伟大的道德任务,命运选择了最高贵的精神器皿”———悲剧 别林斯基《戏剧诗》选自《西方剧论选》(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势。比起别的文学形式,悲剧具有深沉的美,并且因深沉变得崇高。在朱光潜
先生看来,悲剧与崇高是相联系的,“崇高感是悲剧感中最重要的成分。”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第92页
悲剧比别的任何文学形式更能使我们感动,就在于悲剧中的崇高感唤起我们最大的生命能量,在这样一场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怜悯和恐惧得到充分的宣泄,心灵从中得到净化。 参见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第172页
《赵氏孤儿》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在众多仁人志士为托孤、救孤事业蹈汤赴火之际,人们感到的是正义事业大气磅礴的气势,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涤荡和感动;在屠岸贾的凶残施暴中,在公孙杵臼触阶而死、程婴之子惨死刀俎的暴力中,读者感受到的更多则是刻骨的惊心动魄,是心灵被撞击的力度。崇高感打动我们的,是强力上的超乎寻常,是宏大壮观的形象 参见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第89页
。《赵氏孤儿》正是得利于力透纸背的惨烈与壮怀中,悲剧的崇高气氛、悲剧的壮美意蕴才得以凸显出来。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舍己救人的精神体现,更是凝聚了全人类最伟大的伦理道德之体现。
在当下社会,《赵氏孤儿》被改变成歌剧、话剧,不断出现在舞台上和荧屏中,也被误读和解构成不同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剧作替封建纲常思想立言,表现了旧有伦理对人性的桎梏,认为救孤身亡的志士是“三纲五常”、“主贵仆贱”的牺牲品 参见张大新《传统理念与人格范式的颠覆、消解与重构——新编豫剧<程婴救孤>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启示》《戏曲研究》第76集
,其逆来顺受的行为是愚忠之举。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到审美是“超功利的关照” 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第16页
,审美是无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审美经验具有非实用性,是超脱和独立于实际需要的。《赵氏孤儿》感人至深之处,并非讲述一个阶级斗争和冤冤相报的故事,而是抒发了一首捍卫正义、救国救民的浩然史诗,所体现的是一种荡气回肠的悲壮的美,结尾的报仇雪恨也丝毫不会有损于悲壮美的表达。如果一味将阶级学说作为评判的标准,沉溺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