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探讨
许文娟 罗芳 摘要: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主要针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科学内涵以及国内外的现状来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体系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quality;Evaluation system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质量开始日益恶化,对于这种局势下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能够促进城市环境规划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涵
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是对城市建设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功能進行了解,明确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从而确定相应的措施,对区域内部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可用程度进行保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对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进行明确,同时也能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1]。
2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
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综合性和普遍性
现有的各类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一般都与从属部门和相关的专业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这指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一部分特征进行反映,无法全面且客观的对先天环境的本质和代表性特征进行反映,因此缺乏综合性和普遍性[3]。
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有所欠缺
虽然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会包含着自然、生物和社会等方面的要素,但是想要对不同区域的评价结果进行很好的对比,就需要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进行重视,要体现出一定层次性。整体来说,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因为生态系统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另外,评价指标也缺乏目标性。
评价结果过于宽泛
目前的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优、良、一般、较差、差。但是这种结果比较宽泛,大众的感受与评价结果容易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原则
科学性和代表性的原则
科学性是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性内容,主要指的是要对指标因子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要能够客观的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进行表现。另外,也需要对指标的概念进行明确,要让其能够保持各自独立的内涵,这样才能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表现。
表征性和可度量性原则
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评级体系要使用一种便于理解和应用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同时还要对有些程度的可度量性进行重视,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地区之间评价的比较性。
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植被以及人类活动这些内容,都会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指标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同时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注意要涵盖到林业、农业、气象以及水文等多个部门的内容。在对指标进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