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苏教版.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allap 2017/5/1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苏教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17 记承天寺夜游年级八学科语文执笔审核课题 17 记承天寺夜游课型新授章节1∕1 备课时间学习目标 1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 .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 .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 1 .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 仅 83 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 .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 1080 年) 2 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 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 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 仍然乐观, 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 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二、初读感知内容 1 .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2 .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 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 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 讨论解疑, 理解课文内容。三、思读探究感情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 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 心情郁闷, 想出去走走, 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 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 想起一同赏月 2 .为何寻张怀民?心有灵犀 3 、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虚实相生, 联想巧妙, 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2 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背面敷粉”(即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 ——水→水草→影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 ——欣赏图片,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从具体的描写句中感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词) 空灵、清丽、淡雅、皎洁的月色 4 .其间有怎么的情感变化起伏? 欣然—无与为乐( 微憾)—遂( 不假思索中的激动)—寻( 急切访友的心意)—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 —相与步(平和从容) 5 、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 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 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 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