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渔歌子》教学设计河滨路小学王健【教学目标】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鹭、蓑、鳜”。 。 ,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 。 。二、了解词人过渡: 刚才我们聊了一些和名字有关的话题,我们来看一个人(幻灯片:张龟龄)。 ,父母为何给他起这名? ,改成了张志和,知道是谁改的吗? 我告诉大家,是皇帝给他改的。16岁的时候,张龟龄考中了进士,给唐朝皇帝唐肃宗写了一份折子,上面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唐肃宗十分欣赏,就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三、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1)复乐村居》的词牌名和题目。(2)知道渔歌子是词牌名,题目是内容的第一句。 ,把课文读熟。(幻灯片:出示全词) (出示:鹭、鳜、蓑)。 2 (1)指导书写。这三个字笔画比较多,比较难写,我们来写一写,你们书空: 鹭和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鹭”字上面要写得小一些,紧一些;下面大一些,松一些;“蓑”字是草字头,下面是个衰字,衰字第一横短一些,第二横要长一些;鳜是个左右结构的字,要做到左窄右宽,鱼成了部首,这一横要往上“提”。(2)学生写生字。师提醒:请同学们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在方格中书写时有口诀:四边四角不能碰,一笔一划写中间。 ,理解词意。(1)指名读,齐读。(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想象作画,感悟词境过渡:同学们读的不错,知道了这么多。张志和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画家, 他擅长将画画的技巧融入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说张志和——(幻灯片: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或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共九种景物)。 ,尽量使它看上去像一幅画。全班推荐一位学生上台画。师提示:先画远处的景物:西塞山和白鹭。流水远处的窄一些,到近处画得宽一些。近处的景物有桃花、鳜鱼、箬笠、蓑衣。斜风就是微风,微风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细雨来表现。 。 ,生想象画面。(1)说说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听得真好,在你们的感受下,此时的画面成了一副动态的画面了。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首词。五、再读课文,感受词情过渡:看着美丽的景物,听着悦耳的声音, 你觉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 ,杏花等别的花,为什么词人只写“桃花”? (幻灯片: 3 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1)学生读这首诗。(2)师讲大意: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不是人间啊,而是——(人间仙境) (3)“桃花流水”就意味着“世外桃源”。 ,你看(幻灯片:出示画面, 音乐响起) 郁郁葱葱的西塞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