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数据打交道
刘小忠新课程《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将“调查报告”修改为“报告”,意味着报告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的扩大,不单可以考“调查报告”,也可以考 “学术报告”,为减少舆论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作好铺垫。从这个角与数据打交道
刘小忠新课程《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将“调查报告”修改为“报告”,意味着报告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的扩大,不单可以考“调查报告”,也可以考 “学术报告”,为减少舆论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作好铺垫。从这个角度来说,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考“报告”是迟早的事。上海早在2004年就考过一次报告,所以我们在2012年的备考中也不能忽视报告类文体。
【文体特征】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实用类文体。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如 “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立案报告”、“调查报告”等。一般来讲,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报告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按时间顺序或是事件发展过程来写。这种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按报告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阅读时要注意分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还是从属还是主次。
。把两个不同对象对比着写。从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报告的基本特征是单向性、陈述性和事后性。但建议报告没有明显的事后性,应该尽量超前一些,如果木已成舟,再提建议也是没有意义的。
【阅读方法】
报告是在调查事实的基础上对某个问题提出的看法总结。阅读报告类文本,其实就是学会怎么与数据打交道。阅读时,要了解调查的目的和运用的主要方法,准确把握报告的内容,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发掘报告的社会价值。具体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锁定对象。
报告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清理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和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的报告》;二是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场所防火工作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