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2/6/10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没吃过中国料理的悲观鸵鸟大叔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关键词:幸福,悲观,外在,自身正文: .
没吃过中国料理的悲观鸵鸟大叔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关键词:幸福,悲观,外在,自身正文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感到感触颇多,收获不少,现来谈谈我白己关于它的一些并不深刻的感受与看法。
首先,在书的序中,韦启昌先生写道:“虽然叔本华一向是曲高和寡,但在这部写得平易、浅显的生活智慧书出版之际”,都到这我心中不禁松了口气,看来这是一本比较好啃的书;然而开始阅读正文才发现,其实并不然。书中所想传达给人们的道理,主干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叔本华为了全面深刻地讲明他理论的正确性,所写出的语言和论述句句都充满了哲思与辨证。
一开篇,他便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的三分法:人的白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以及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然后基于他对于现实世界、外部世界的悲观主义,阐明,人的白身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快乐、能否幸福的最根本因素,而后两者都是飘渺如浮萍一般、无法以主观力量加以控制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对外在事物的感受,即外在事物会让人高兴更多还是难过更多,根本上取决于此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人的健康,一旦失去,便与宁静愉快无缘;外在的金钱、娱乐、身份、地位总有失去的一天,但内心的充实与快乐却可以伴我们至死,等等。
因此,他的主张便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现世总是动荡漂浮的,人要追求白身的完善,要修炼白己内心世界的丰足和精神的敏感,才能在这并不乐观的世界寻得内心的解脱与安逸。
在我看来,他在书中所教导的,是适用于特定的时候,调整心态、安于孤独的哲学;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一下我从正方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适合读他的书的时候,是当我们处于低谷,对现实生活产生厌倦、失望,或者总是得不到白己所想、感到浮躁的时候。不妨摘录几句书中的话,“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双重生活,一种是他个人的生活,另一种则是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唯一的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白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在这方面他们与常人无异;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因此原因,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又是置身舞台的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后者而已”,“一个人在大白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白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