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透视法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节课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环境艺术设计(一点透视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理解、了解、掌握三个层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的概念
2、了解一点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
3、掌握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并且可以熟练运用一点透视图法,画室内、室外的透视图和效果图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1、介绍透视的概念和起源。
2、讲述透视的分类
3、重点详细分析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4、用一点透视画室内效果图
教学重点:
1、透视图形成原理,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
2、一点透视概念以及作图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掌握透视图的基本概念
2、熟练、灵活运用一点透视法的作图方法
教学方法
,边讲解,边运用,采用逐步展开,层层深入的教学手段。
,以透视法理的理论书籍资料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艺术实践,并以此为突破口,讲清透视学中的要领和原理,使学生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学中采取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给学生课后布置透视法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设计透视》冯阳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设计透视》刘国余、赵颖、徐娟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练习60分钟,授新课35分钟,安排讨论2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设计课其他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环境艺术设计)一点透视
一、透视的概念 4
1、透视的起源 4
2、透视的定义 4
3、透视图 4
二、透视的分类 5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5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5
3、三点透视(斜角透视) 6
三、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 6
1、视线法 6
2、量点法 7
四、一点透视在室内设计效果图中的运用 9
一、透视的概念
1、透视的起源: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研究,运用在绘画上,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2、透视的定义:“透视”一词起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是绘画和设计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度物象的基本方法(如图1)。透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近大远小”,故也有称为“远近法”。
3、透视图:是基于透视的原理,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人眼里的三维形象的图画。
图1 透视原理的分析
教学要求:简明扼要的介绍透视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透视的定义及特征。
二、透视的种类
透视可分为焦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其中效果图常用的焦点透视又分为:一点透视(平行)、两点(成角)透视和三点(斜角)透视。(如图2)
图2焦点透视的分类
(平行透视)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叫做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特点:是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如图3)
图3 不同角度的一点透视
(成角透视):
物体有